【中国包装网讯】“洋垃圾”禁令一系列政策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实效正渐渐显现。1月24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废塑料进口量减少20.7%至583万吨,废纸进口量减少9.8%至2572万吨。
1、外废政策反推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
1月24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废塑料进口量减少20.7%至583万吨,废纸进口量减少9.8%至2572万吨。
按照相关政策,2018年后禁令将扩展为禁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废,预计固废进口量还将继续下滑。
“固废大量进口是我国资源紧缺时期的措施,这一行为也带来了大量环境污染。”清华大学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一步金属和金属合金废碎料很有可能也会逐步禁止,不被禁止的则可能通过配额调控、标准提升等方式缩小进口量。
分析认为,若无国内回收渠道,短期内转向国内固废并非易事,以国际进口为主的企业将遭受痛击。这其中,提前在海外布局,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更有可能挺过政策调整期。
而对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来说,禁令带来的大批需求将刺激回收在标准、规模、供应周期等方面的改善,由此加工利用企业也能感受到正面影响,最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朝着积极、持续健康的方向转型发展。
2、固废进口层层限制
自去年7月国办下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动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后,一系列涉及到固废进口的种类、审批、标准、检验、执法等新政纷纷出台。
2018年起,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个品种)、未经分拣的废纸(1个品种)、废纺织原料(11个品种)、钒渣(4个品种)等4类24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变为禁止进口。
以废纸为例,2016年未经分拣的量在500万吨左右,约占总废纸进口量2800万吨的18%。
环保部门正按照“从严从紧减量”的原则审批进口许可证。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曾在2017年11月17日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表示,从严审批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对近一年内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一律不予受理其进口申请。对存在弄虚作假骗取许可证、非法转让许可证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依规撤销进口许可证。2018年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将从严从紧减量审批。
截至1月24日环保部公布了2018年四批限制进口类申请明细表。其中,废纸合计约批准419万吨,约为2017年累计额度的13.4%;废塑料仅15058吨,而2017年第一批就达385.6万吨。
获批后还有两个难过的关口。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是标准的第三版,加严了进口废物中一般夹杂物控制指标。除废塑料、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标准中一般夹杂物指标维持不变外,废有色金属标准中一般夹杂物控制指标调为1.0%,其他标准中一般夹杂物限值要求调为0.5%。
这一修订标准是相关行业最为关注的政策。原来对废纸含杂量的标准是1.5%,现在最新要求是0.5%,普遍高于业内人士的预期。严格的含杂物标准会导致一部分从美国和欧洲、澳洲进口的废纸受限。废旧黄板纸内含的复写纸也被视作杂质,再按0.5%的含杂量来算,绝大多数进口废纸都不能达标。
固废入关也更难了。“以前海关检验相对宽松,现在很严格了。从海关角度想,再像以前那样从宽执行,一旦出问题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另外,根据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口固废的收货人只能是加工利用企业,贸易代理商再无资格进口固废。而且,收货人进口的固废只能自行使用,不得交付他人。
企业还要经受国内执法的考验。去年环保部和海关总署等部门都分别牵头开展了专项行动。以环保部牵头开展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为例,1个月内,行业的全部1792家企业中,有1074家企业被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被问责和追责,并按要求进行整改。据悉,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环保部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这一专项行动。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在废纸行业,提前在海外建立打包厂拥有稳定废纸进口源的一般是大型纸厂,这些纸厂同时也是今年获批进口额度最多的企业。今年前四批进口废纸额度,仅玖龙、理文、山鹰三家就占了七成。
据分析,“禁止进口混杂废纸”政策将影响只能从第三方贸易商购买进口废纸的中小企业,挤压其生存空间和盈利水平,龙头企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市纸企的年度业绩预告验证了这一分析。已公布业绩预告的山鹰国际和晨鸣纸业,2017年净利润预计分别上涨466.89%、74.42%-88.95%。一位上市纸企内部人士也表示,进口废纸新政到2018年才会对公司产生实际影响。
在进口废纸受限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纸厂只能加大国废的回收来维持正常生产。大纸厂虽然有渠道获得达标外废,但进口废纸额度缩紧,为满足原料需求,也需要国废补充。但短时间获得规模可观、供货稳定的国内再生资源并非易事。
据悉,国内再生资源体系涉及到商务、发改、住建、环保、财税等多个部门,单凭一个部门难以推动改革。这一产业还在不少地区被纳入禁限目录,行业和企业想进一步提升受到多因素掣肘。
同时,再生资源原来有很多优惠政策都弱化了。例如回收环节,其中从业人员多为个体回收员,回收企业没法开发票,无法享受退税政策,只能全额缴纳17%的税负。
好在固废进口政策调整将为本土再生资源行业带来需求刺激,整个体系将朝着积极持续健康的发展方向转型发展。回收环节转型升级会特别明显。回收标准、规模和质量在市场需求下都将进一步提升。经过若干年发展,回收体系完善后,加工利用企业也将感受到正面影响。
而对于再生资源企业本身,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张卉聪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1月撰文指出,再生资源企业需把握先机,增强核心竞争力。具体做法包括要融入城市规划,积极布局两网融合;开拓创新,获取合法经营资质;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和设备的竞争力;积极争取政府的PPP、BOT、BT项目;建立企业内部物流网络,打通整个物流产业链;制定企业标准,内部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