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印刷业的企业总数达6.7万家,行业资产总额7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338亿元,从业人员195万人。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跌宕起伏,中国印刷业在2004~2013年这十年间,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急剧变化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国印刷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以17%的年平均速度增长,全行业整体规模扩大了近四倍。如同中国经济总量2007年超越德国、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中国印刷业的总量在同期也先后超越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印刷市场。
如今的中国印刷业已经不同以往。在当前业界对行业未来备感困惑的时刻,对中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历程中,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投资变化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性判断行业未来、增强行业发展的信心。
一、2004~2013年是中国印刷业高速发展的阶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年平均17%的速度增长,整体规模扩大了近四倍。
2004年12月底,中国印刷业的企业总数达4.1万家,行业资产总额220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81亿元,从业人员127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5139家(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12%),资产总额1596亿元(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72%),主营业务收入1166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9%),从业人员数量63.5万(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0%)。
从2004年到2013年,中国印刷业的企业总数增长了62%,行业资产总额增长了2.26倍,主营业务增长了3.96倍,从业人员增长了54%。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印刷业的企业总数达6.7万家,行业资产总额7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338亿元,从业人员19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21家(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8%),资产总额4538亿元(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63%),主营业务收入5954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1%),从业人员数量91万(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7%)。
二、在全行业整体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印刷业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在行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驱动行业高速发展的引擎。
2004年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66亿元。其中,出版物(书、报、刊)印刷占32%,本册印刷占6%,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占54%,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占5%。
2013年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954亿元。其中,出版物(书、报、刊)印刷占16%,本册印刷占6%,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占75%,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占2%。
尽管2004年和2013年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印刷企业的统计范围发生了变化(由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范围,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但在企业总数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出版物印刷、本册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总量均有增长。而其增长速度的快慢,使其在主营业务收入总量所占的比重发生改变。
2004年与2013年对比发现,出版物(书、报、刊)印刷占规模以上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比重由32%下降到了16%;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占规模以上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比重由54%提高到75%。这表明,中国印刷业的加工产品构成,包装(功能材料)类印刷品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而信息媒体类印刷品的地位在进一步削弱。
三、中国印刷业在整体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结构显著变化的同时,全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的作用在不断彰显。
2004~2013年中国印刷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而对应同期全行业生产投入,资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全行业产出增长速度大于其生产要素投入增长速度,是科技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体现,也表明中国印刷业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4年和2013年规模以上印刷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对比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国印刷业全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的事实。
四、中国印刷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在产业格局的改变上。国内制造业发达地区成为印刷业高速发展的热点区域。
从规模以上印刷企业的区域分布看,2004年按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广东(291.98亿元)、浙江(127.26亿元)、上海(126.16亿元)、江苏(95.75亿元)、北京(82.40亿元)、山东(63.37亿元)、福建(39.79亿元)、四川(39.45亿元)、云南(33.63亿元)、湖北(32.72亿元);而2013年相同指标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则为,广东(1030.43亿元)、山东(724.89亿元)、江苏(662.09亿元)、浙江(357.69亿元)、河南(336.36亿元)、安徽(313.26亿元)、湖南(306.68亿元)、河北(279.34亿元)、四川(249.92亿元)、江西(240.27亿元)。
2004年排名前十的北京、上海、福建、云南,湖北在2013年的前十排名中消失,而新进入的河南、安徽、湖南、河北、江西与仍然保留在前十排名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几乎全部是近年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地区。
五、中国印刷业所有者的构成发生变化,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成为新增投资的主要来源。法人资本在新增投资中地位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印刷与其直接服务产业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是印刷产业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体现。
2013年与2004年相比,全行业规模以上印刷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增加了1.2倍。而实收资本总额增量(620.64亿元)中,法人资本的贡献率为45%,个人资本贡献率为34%,港澳台资本贡献率为12%,外商资本贡献率11%。而国家资本和集体资本贡献率则分别为-2%和-1%。法人资本在新增投资中地位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印刷与其直接服务产业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也说明印刷产业(特别是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专业化程度在进一步的提高。
从2013年规模以上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排名前五位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的数据看,其投资构成中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所占的比例也反映出相同情况。
六、庞大的国内制造业是支撑中国印刷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印刷相关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与其他制造业相比,中国印刷业的总体规模并不大。2013年全国制造业29个行业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印刷业处于第25位(倒数第五位)。而印刷业直接服务的行业的规模多比其大。农副食品加工业(7.7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9倍),医药制造业(2.5倍),食品制造业(2.4倍),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倍),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9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8倍)。而这些相关制造业在2004~2013年同样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2013年与印刷业紧密相关的其他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下:农副食品加工业,2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医药制造业,21%,食品制造业,2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
七、小结
2004~2013年中国印刷业在经历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产业服务的性质,即中国印刷业已经摆脱对纸质媒体加工生产的过分依赖,包装(功能材料)类印刷品的生产加工成为推动印刷业高速增长的引擎。中国印刷业产业服务性质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看待困扰印刷业发展本质的角度、重新审视推动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应用的着力点,认真研究中国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中国特色:
1.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确实造成纸质媒体类印刷品市场的萎缩。但是,中国印刷业已经摆脱对纸质媒体加工生产的过分依赖,包装(功能材料)类印刷品的生产加工已经占据印刷业生产加工的大部分份额,成为拉动印刷业发展的新引擎。
2.包装类印刷品的用户涉及行业众多,在为印刷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为印刷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缓存,避免行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中国印刷业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平稳。
3.中国印刷业当前的主要困难是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是被动的,是相关制造业(产能过剩)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的传导效应。印刷业困境的解除有赖以相关制造业形势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
4.包装类印刷品印刷工艺多样,印后加工复杂,承印材料品种繁多,这不仅为印刷企业发展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更大空间,也极大地丰富了印刷业供应链(设备、材料、器材)。未来,中国印刷业更需要“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提倡专注、认真、精致、持续的职业精神,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互联网+印刷+包装”将成为印刷业互联网应用的重点。通过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主动把控印刷品的互联网“入口”,实现产品信息溯源验证、信息搜索发现和数据挖掘,中国印刷业将会迎来一个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