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包装废弃物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德国通过政府立法很好地控制了包装垃圾,促进了包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仅仅通过实行包装条例,1992年和1993年就避免了100万吨的包装;从1993年到1995年,通过此系统利用的商品包装废料约1300万吨。
德国家庭的垃圾桶是统一配发的,一两口人的小家庭用小桶,人口多的家庭用大桶。每个家庭都要按月交垃圾清运费,用大桶的家庭交费就要多一些。
1992年,德国开始实行一种更系统的包装废料回收方法,即著名的“绿点”回收系统方法。所谓“绿点”,就是在商品包装上印上统一的“绿点”标志。这一“绿点”表明此商品生产商已为该商品的回收付了费。由使用“绿点”标志的生产商付的费用,建立一套回收、分类和再利用系统,经营这一系统的公司是非赢利性质的。
所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将他们放到特制的黄塑料袋子中,经营“绿点”系统的公司有专人定时来各家各户收取。通常,有“绿点”的包装物原料是:铝、铁、白铁皮、塑料;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绿点”并不意味着商品是“绿色产品”。相反,德国搞生态食品的公司和商店一直都没买“绿点”。因为他们一直以避免为主,用的包装是环保的。“绿点”不能保证可回收的垃圾真正被回收、被分类、被利用。德国不少地方仍然把所有的垃圾都送到垃圾场或废料焚化场,特别是人与商店拥挤的地方。
“绿点”系统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商品包装条例,产品责任原则首次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商品包装的生产和经营者有义务收回和利用使用过的产品。
德国开始强制实行这项制度以来,顾客在购买所有用塑料瓶和易拉罐包装的矿泉水、啤酒、可乐和汽水时,均要支付相应的押金,1.5升以下需支付0.25欧元,顾客在退还空罐时,领回押金。
为什么烈酒、葡萄酒类、牛奶、果汁的瓶子可以“幸免”于押金制度呢?德国的包装法规定,如果一次性饮料包装的回收率低于72%,则强制性的押金制度必须实行。啤酒、可乐和汽水的包装回收率一直非常低,到1997年后就根本达不到72%的标准了。而对于烈酒、葡萄酒类、牛奶、果汁等包装的回收率就高得多,因此它们不在押金制度之列。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符合情理的,烈酒、葡萄酒类、牛奶、果汁等都属于家庭型饮料,它们大多为玻璃瓶装,一般都被买回家来饮用,之后居民便会自觉地根据不同的颜色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收集箱内(德国的玻璃回收箱是按不同颜色分类的),故而回收率较高。而啤酒、可乐等饮料则属于休闲型饮料,人们习惯于在户外或公共场合饮用,之后容易随手丢弃。在德国路边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未被投入回收箱的空啤酒罐,这一点在德国青年中尤为严重。
据统计,全球仅塑料包装用量就达3000多万吨。美国一年内城市固体废弃物约1.5亿吨;日本一年内固体废弃物约5000万吨。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塑料生产国,年产量达1500万吨,其中用于包装的占总量的30%。这些塑料包装物有70%属于一次性使用后被抛弃的。
表面上,押金制度是为了促进顾客退还空饮料罐,以提高回收率,实际上,德国环境部的用意是让德国人改掉使用一次性饮料包装的消费习惯,转向更有利于环保的可多次使用的包装。啤酒、可乐、汽水包装大多为一次性的易拉罐或塑料瓶,尽管它们被收集后会被循环利用,再制成新的包装,但这一过程无论是回炉再生产,还是重复的交通运输都将造成很大的能源消耗,而能源的消耗直接与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挂钩。最近10年中,德国一次性包装的市场份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了24%。
押金制度争议虽大,但是支持的人也不少。那些真正了解押金制度内涵、环境意识强的德国人都认为押金制度是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