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轻工业“十五”规划(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1999-10-29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804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三、“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轻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实施国际化和市场化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为契机,突出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轻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结构调整目标 
  1.总体目标。“十五”期间,轻工业要通过两个创新,实现三个突破,推动一个转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改革上要有突破,调整上要有突破,效益上要有突破,推动轻工业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 
  “十五”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结合轻工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十五”期间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预计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8.5%左右。 
  2.优化产品结构。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知识型产品比重,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其重点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且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产品。 
  3.提高技术水平。轻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重点行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一些关键领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造纸、塑料、食品机械要在引进和开发的基础上,使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轻工行业的应用水平显著提高。轻工重点行业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加强,具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建立5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4.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家电、造纸等行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形成一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力争创20个国际知名品牌,形成100家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宜于分散化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要放开搞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向开发型、专业化方向发展。 
  5.合理区域布局。东中西部地区要形成区域优势互补,遏制东西部地区轻工业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逐步形成符合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协作的区域结构。在立足和发挥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东部地区轻工业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西部地区轻工业要加大开放和开发力度,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和企业。 
  6.扩大出口创汇。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努力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提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和出口换汇额。轻工行业出口创汇力争由2000年的70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000亿美元左右。 
  7.治理污染,节能降耗。治理污染和节能降耗要见成效。“十五”期间,轻工企业的污染严重局面必须得到基本控制,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5%,2005年完成臭氧层耗损物(ODS)的淘汰和氟氯烃类(CFCS)替代。重点污染行业及企业要达标排放,增产不增污,实现清洁生产。重点耗能产品单耗降低5%10%,节能率达到5%。 
  四、“十五”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点 
  (一)加快造纸、食品、轻工装备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市场空间较大的轻工行业的发展 
  1.制浆造纸 
  2005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3800~4000万吨,比2000年的3000万吨增长27%~33%,年平均增速4.8%~5.9%,人均消费水平34~38千克。其中新闻纸200万吨,印刷书写纸1000万吨,生活用纸320万吨,白纸板400万吨,箱纸板640万吨。木浆比重(含进口木浆)由2000年的16%提高到20%。中高档纸品由2000年的45%提高到60%。平均吨浆纸综合水耗由300立方米下降至150立方米,其中吨纸水耗由100立方米下降至50立方米。重点企业改造后,吨浆纸综合水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立方米以下,其中吨纸水耗20立方米以下)。 
  造纸工业调整与发展的重点是:立足改革,突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抓好原料、产品、企业、技术、区域、投资结构的调整,强化环境治理。 
  (1)调整原料结构,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和合理配用非木材纤维,逐步降低非木浆比重。 
  木材纤维:造纸工业发展所需木材原料要依靠国内、国外两个资源解决。一是积极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木浆造纸规划,大力发展国内人工速生造纸工业林基地(南方松、桉树、杨树等树种),逐步实现大型制浆造纸企业60%用材供应基地化;二是调整现有木材资源的消费结构。 
  废纸:扩大利用进口废纸,加强国内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尽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和供应的市场体系。规划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和大型废纸浆厂。 
  非木纤维:非木纤维原料主要包括芦苇、甘蔗渣、竹、麦秸、麻等。要加大芦苇基地建设,加快调整草浆结构和治理污染。 
  原料结构调整目标为: 
             2000年    2005年 
  木浆比重(含进口木浆) 16%    20% 
  废纸浆比重       41%    45% 
  非木浆比重       43%    35% 
  (2)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样化,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结构。 
  重点发展和提升高档新闻纸、书刊印刷纸、信息用纸、办公用纸、商品包装装潢用纸和纸板、涂布纸和纸板、食品医疗用纸、特种工业加工纸及中高档生活用纸等。纸及纸板产品应向薄型化、上质量、上档次、多品种方向发展;大宗产品要突出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升级换代,如印刷书写纸、包装纸板、生活用纸等几大类产品;特色产品要注重增加新产品和新品种。同时要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减少低档次产品生产能力。搞好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 
  (3)调整企业结构,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小企业特色化,企业经济类型多元化。着力培育一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林纸结合的大型造纸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造纸工业的生产集中度,使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实施纸业规模经济政策。企业规模最低限值:木浆纸厂年产10万吨;草浆纸厂年产3.4万吨;特种纸及纸板厂年产0.5万吨。化学木浆:新建、扩建规模年产30万吨以上;化机木浆年产10万吨以上。非木浆主要指芦苇、蔗渣、竹等原料化学浆:新建、扩建制浆生产线规模年产5万吨以上;麦草化学浆:改、扩建制浆生产线规模年产3.4万吨以上。 
  (4)调整技术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逐步推进技术与装备现代化。 
  重点开发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以至无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造纸方面要重点发展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产技术;纸机向宽幅、高速、高效、低能耗、单台机能力大的方向发展,同时开发表面处理技术。要研究开发新原料、新浆种、各种化学助剂、胶料、填料、涂料的应用,废纸处理、纤维回收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适用技术,以及提高速生林和芦苇质量与产量的无性繁殖,遗传工程技术等。 
  (5)根据资源和市场状况,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东北地区造纸工业基础较好,要以技改和扩建为主,继续发挥其造纸工业老生产基地的作用;南方集体林区包括海南、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区及云南思茅林区具有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的优势,应将原料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木浆造纸重要生产基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既有丰富的非木材纤维原料,也有发展杨木制浆造纸的潜力,应支持重点厂的技术改造,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今后应扩大杨木、废纸、商品木浆等资源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在扩大利用商品纸浆和国内外废纸资源、发展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占有区位优势,适宜发展大型造纸企业,形成纸产品加工出口重要基地;在西北地区,今后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地适当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造纸工业。 
  (6)加大治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节约水资源,促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 
  造纸工业要坚持“综合防治,厂内为主”的方针。污染防治总的原则应从预防、管理和治理三个方面加以控制。突出抓好重点污染源造纸企业的环境防治规划落实。一是做好“三河、三湖”和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造纸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二是认真实施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政策,对现有企业“关小治大”,减少分散的污染源点,对新、改、扩建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行“三同时”建设。三是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特别是对麦草制浆及污染治理经验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以推动行业的环保工作。 
  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参照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现有制浆造纸生产的规模化改造,实现吨浆纸综合水耗的大幅度降低。其中重点制浆造纸企业改造后,吨浆纸水耗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政策措施: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林纸一体化发展,促进建立优质的造纸速生林基地。在提高废纸利用率的基础上,探索在国外建立大型木浆企业的路子。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发展开放型、国际化纸业,加快与国际纸业接轨的进程。 
  2.食品 
  (1)主要目标 
  在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十五”期间预计年均增长率为10%11%;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目前的0.3~0.4∶1提高到0.5∶1;重点培育和发展若干个国际知名品牌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跨部门、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且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食品工业大集团、大公司。初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建设相结合的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