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日前,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等6家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机构和许多慢性病患者用药,在包装上存在极大浪费。尽快对药品包装“删繁就简”,推动我国医院用药向大包装、个人长期用药向月包装转变已成为共识。
对医院而言,随着自动包药机数量的增加,临床对大包装药品需求旺盛。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市场销售的口服固体制剂绝大多数为30粒以下的小包装,拆除小包装耗费医院大量人力物力,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精美过度包装的药品在定价上存在较大浮动空间,成为药贩子回收重点,加剧了药品转手倒卖和造假行为的发生概率。
对患者来说,药品包装的改变,不仅能降低成本,也可以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去医院开药拿药。我国以“三高”为主的慢性病患者数量较大,他们一般年龄较大、需要长期门诊用药,最适宜使用的是4周中等用量的包装;在自动包药机推广使用和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大包装量塑料瓶药品包装最适宜住院患者。
不仅如此,小包装所使用的铝箔、铝塑板等废弃物不易降解,回收利用难度大,处理包装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从上述情况看,药品包装“删繁就简”,既是客观需求,也是行业的发展方向。适宜的药品包装,不仅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便利性密切相关,也直接关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和环境保护水平、关乎医疗机构对药品的有效管理程度。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支持大包装和月包装药品在临床的使用,调整相关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大包装和月包装药品,同时,通过立法推行易降解、可回收、防造假技术。医疗机构有必要研究大包装药品分装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和标准,制定临床使用大包装药品管理规范,切实保证大包装药品分装后的质量。药企则需要从源头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积极促进废弃包装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