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塑化剂曾一时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最严格监管制度。
用塑料袋装油炸食品等都可能导致塑化剂“迁移”
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四成。“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场上随机购买,且是出厂检验合格并准予销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工作人员樊继彩博士说,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面制品、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在油脂类产品中比非油脂类产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较普遍,不止来源于包装材料,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保存过程中都有迁移。
樊继彩说,堵住了人为添加的可能,迁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对塑化剂有十多年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告诉记者,加热路边的塑料瓶装豆浆、用塑料袋直接装油炸食品,都可能导致迁移;一些食品即使没有接触过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剂,就是塑料大棚腐烂污染了土壤。
专家呼吁公开涉“塑”内情 在监管上需尽快建立标准
塑化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癌。专家表示,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塑”数据,不应成为一个让公众疑虑的“黑匣子”。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樊继彩指出,我国仅对3种给出了迁移限量,欧盟则对7种给出迁移限量。塑化剂的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迎头赶上。“厂家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包装材料,监管部门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让食品去‘塑化’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