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中国食品装备2025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和消费品司的领导、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的会长,以及原轻工业部装备司/计划司司长胡楠都做了重要发言。对未来中国食品装备2025发展战略提出了很多宏观的建议。在会议的研讨环节,食品企业伊利集团、辉山乳业、劲牌公司、泸州老窖、茅台集团等先后发言,充分表达了食品行业对国产食品装备的重视和期待。乐惠集团、南京轻机、达意隆、新美星、牧羊、上海普丽盛、山东碧海、济宁兴隆、山东兰光、中天昊宇、南通中集、晓进机械、威海远航、同力机械、北京永创等国内食品装备龙头企业积极发言,对中国食品装备2025发展提出了很多方向和建议。
食品装备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过去30年,我国食品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含烟草)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0.89万亿。食品工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食品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食品装备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主要食品产业的生产领域,我国基本上实现了食品装备的国产化,其中在共性技术和常规装备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如在以往液态食品灌装、食品原料及过程的破碎、压榨、萃取、过滤处理、高精尖肉类屠宰加工装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各类全自动高速包装设备、食品高速在线检测设备、食品污染物及包装的高新检测技术与装备、食品追踪与溯源技术等关键领域快速缩短了差距,基本可满足国内大部分食品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者逐步从“吃得饱”到“吃得好”阶段转变,消费者对我国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品质和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对国产食品装备在智能化、自动化、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的食品工业生产环境下,对食品制造数字化管控技术、食品生产整线中机器人的应用技术、食品生产整线智能供应链系统、高端食品制造节能环保智能控制技术、高端食品装备全生命周期制造物联等技术、食品安全在线管控技术、食品安全全流程追溯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食品装备发展迅速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食品装备行业基本上在满足食品制造行业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一些领域虽然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食品装备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德国、荷兰等最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关键的技术装备仍需要高价从国外引进。并且,我国食品装备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数量众多,大量的中小食品装备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市场恶性竞争,产品科技含量低等行业特征明显。可以说,国家级食品装备行业整体发展战略缺失或者缺乏行业整体的战略指导和规划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牵涉到我国“2025”期间食品工业能否满足我国消费者日益增高的食品品质和安全要求,是关系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因此,食品装备行业急切需要制定2025发展战略规划,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提供宏观、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建议。
行业亟待需要制定中国食品装备2025发展规划
在今年“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克强总理提出要制订“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虽然到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
在我们行业,虽然近几年可喜的出现了一批如乐惠、南京轻机等在啤酒,达意隆、新美星在饮料,普丽盛和山东碧海在无菌灌装等领域走出国门的企业,但是我们看到,我们的整体水平和这些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食品原料精细加工及包装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差距很大。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优势。苗圩部长在解读“中国2025”战略时提出,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们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计划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对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起步阶段。苗部长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五个方面,第一是强调创新驱动,第二是质量为先,第三是绿色发展,第四是结构优化,第五是人才为本。
在此背景和现状下,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领导,食品行业、食品装备行业的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食品装备2025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通过本次会议,明确当前行业发展的基础现状,确定行业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配合国家整体战略,确定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2025”期间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国家部委的食品智能制造专项工程,加大对食品装备行业的扶持力度,提升食品生产全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