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食用一碗米线等于吃6个塑料(10140, 45.00, 0.45%)袋”的传闻曾让很多食客对米线“敬而远之”。但事实上,目前社会中喜食米线的人却不在少数,而在云南,米线又是人们每天都不可缺的食品。
近日,云南米线市场掀起了一股“米线穿衣风潮”:以往市场上散装米线售卖形式统统变为以环保塑料袋进行包装售卖。然而,为确保米线食用安全的“米线禁裸令”却在市民中呈现出不同的声音,甚至惹出了“变相涨价”争议。
米线“套上”包装袋 塑料筐替换竹箩筐
“除了源头把控,在消费流通环节,我们要求米线‘穿衣上市’。”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本军说,“2014年10月15日起,云南米线实施‘禁裸令’,全面禁止无预包装、无标签标识的米线进入消费流通环节,目前云南市场上的米线,95%以上都有完善的标签标识和规范包装。”
据记者了解, 自今年5月起,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查获证米线生产加工企业42家,排查整治米线生产加工小作坊2053家,取缔无证生产、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简陋、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黑作坊”8家,责令223家米线加工小作坊实施整改,对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的114家米线小作坊依法查处,确保米线食用安全。另外,在抽查米线产品905个批次中,不合格106个批次,合格率为88.28%。
从10 月15日起,昆明市销售的所有米线都将采用无毒无害食品包装袋“穿衣”进入市场。同时,市面上所有盛放米线的竹箩筐将替换成塑料筐。
在昆明市的一家农贸市场内,记者看到规范的米线售卖摊点上,销售人员都戴帽、用手套进行抓取,并在显眼处摆放着《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报告》、《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一些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小摊点则悬挂着《昆明市米线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备案证》。
“跟散装米线相比,袋装米线看上去更干净卫生,携带也更加方便,你就可以了解是哪个厂家出的,你这次吃了以后就可以记住,下次还来买这家的,本来云南人都爱吃米线的,但是以前吃得总是有点不放心。”市民龚先生说。
“‘禁裸’相当于米线不能再抓着卖。”存在这样认知的市民不在少数,但实际上“禁裸”并不等于定量小包装,而是禁止无标签标识销售米线。除了用环保塑料袋进行定量小包装外,商家也可依据市民的消费习惯,将之前盛装米线的竹筐换成卫生环保无害的塑料筐简易包装。
云南米厂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则认为,“用竹筐盛装米线还有一个不利因素,竹筐外没有任何标识,各厂家之间难以区分,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进行源头追溯。”
。对于米线“禁裸令”的实施,部分市民给予肯定,市民贺女士表示,对简易包装与定量包装的米线完全可以接受,“购买米线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是否卫生安全,即使因此适当涨价也可以接受。”
包装成本增加致终端市场价格上涨
记者在云南东华新迎农贸市场看到, 润滇米线、米厂心及应会米线等店都有定量包装的小袋米线和简易包装的大筐米线出售。篆新农贸市场米线摊主告诉记者,市民较为接受简易包装的散装米线售卖形式,“想吃多少抓多少,这是市民的一个消费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米线“穿衣”上市,毫无疑问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包装成本。一位米线经销商表示,包装设备的购置、包装盒的物料成本、覆膜等的消耗,再加上定量称重等人工费用,成本肯定要比原来高。而在终端市场,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包装米线的价格也的确有所上涨。
“‘米线穿衣服’就是变相涨价,简易包装米线价格基本在3.5元/公斤~4元/公斤之间。部分全包装的米线价格略贵于简易包装米线,例如米厂心的一款500克全包装米线售价在3.5元,而武老大的290克小包装的米线售价为1元。”市民木先生说。
另一位在购买塑料筐盛放的简易包装米线的市民表示,感觉米线“裸露”和“穿衣”后的质量并没有变化,只是现在食用米线更加放心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不少市民发出类似担忧:米线套上包装袋仅仅可以证明米线不能再抓着卖,但这仅仅是在流通环节做出的安全举措,那么在消费者看不到的生产环节呢,仅凭一个包装袋还是难以保证米线质量。
“内质安全更重要”
不少农贸市场的摊主都表示,目前每天米线都供不应求,并没有剩余的情况发生。摊主胡女士说,“我们拿得多,基本没出现过剩下的情况。”昆明市食药监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天生产的米线只能在24小时内出售,超过24小时就要强制销毁。
“这是根据消费者需求推出的不同包装档次。” 昆明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云海告诉记者,除了超市必须要求全包装外,市民也可选择简易包装。“虽然包装标准不同,但米线的安全标准是统一的。”
张云海同时表示,目前是米线质量专项整治的第三阶段,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对于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将进行整治。为防止穿衣米线在运输环节的二次污染,对配送车辆和人员的监管是下一步延伸重点。
“保证米线监管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全社会的质量安全宣传,让消费者加强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同时监管机构要对源头进行把控,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抽样检验力度,把这些不法行为堵在市场之外。”刘本军说。此外,餐饮单位也要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查验,把好进货质量关。
民以食为天。事实上,对于公众而言,米线表面“穿衣”与否可能并不重要,关键是“内质能否有保障”。
穿上衣服的米线真的就安全吗,在消费者看不到的生产环节又该如何把控。另外,米线穿衣所引发的终端市场价格上涨能否最终为消费者接受,这一切仍有待观察,同时也给相关部门提出新的问题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