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粮"穿衣"10月实施 米线暂不实行强制包装
现在市场上米线销售方式与标准有很大差距 记者 陈昱州/摄
昆明市民密切关注的米线是否“穿衣”等问题,在昨天有了一个说法:米线将暂时不实行强制包装。
昨天,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鲜米线》、《鲜卷粉》、《新饵块、饵丝、饵片》、《鲜面条》等四个强制性地方标准(以下简称“鲜粮制品系列标准”),该标准将在10月1日起实施。
标准要求,为防止二次污染,鲜米线须包装后出厂。但是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时表示,由于目前昆明只有两家企业有专业的包装和杀菌设备,并且处于设备调试阶段,鉴于市民消费习惯和认知度,执行标准将有一个过渡和缓冲期,米线暂时不实行强制包装。
现场解读
解读一:为何制定鲜粮制品强制性标准?
据市质监局陶局长介绍:市质监局去年对昆明的鲜粮制品企业进行了普查建档,全市共有170余家鲜粮制品企业,95%以上为小作坊生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出租房和农村地区,周边环境及卫生条件很差,生产设备简陋,从业人员水平不高。前几年,在市场整顿中发现,极少数企业用陈化粮加工米线,非法使用、添加吊白块等非食品添加剂。经过多年整顿,上述违法行为已基本杜绝,但二次污染造成的致病菌超标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为期4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明确要求,昆明市主城区鲜米线抽查合格率必须达到100%。鲜米线等鲜粮制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进一步规范生产活动,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制定《鲜米线》等四个强制性地方标准十分必要。
解读二: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副局长介绍:《鲜米线》标准里对鲜米线、酸浆米线、干浆米线、水米线进行了分类定义。并强调为防止二次污染,鲜米线须包装后出厂,包装材料应该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材料的相关规定。考虑到鲜米线、鲜卷粉两种产品的一些消费者有即食的习惯,标准中对于两种产品分为即食类、非即食类,并对即食类产品的微生物指标作了严格要求。包装物的标志应该表明:产品名称、配料表、产品标准号、质量合格标志或市场准入标志、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净含量、厂名、厂址及联系电话、即食型或非即食型。鲜米线的常温下的保质期为24小时,冷藏保存保质期为72小时。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大米、面粉等原料必须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对禁止使用的非食品添加剂(吊白块)作了明确规定。另外,不得回收过期产品作为加工原料,并对过期产品的处理应该建立出处和台账备查。
解读三:标准实施后米线会涨价吗?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副局长表示:随着标准的逐步推行和实施,市民将买到放心、安全的米线,市民购买米线要看包装和标识,消费习惯将被改变。同时,对于米线的包装是科学的、安全的,不会是过渡包装,也会保证米线质量,不会对鲜粮制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
解读四: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副局长表示:《鲜米线》等四个地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将逐步推进市场准入,对于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要求就会有所提高,加强了对小作坊的严格监管,在市场上会出现不同档次、不同品质的米线,慢慢的会把质量不好的、没有获得QS认证和相关证照的企业和小作坊淘汰掉。但是,只要米线的质量过硬,允许质量好的小作坊的存在。
解读五:缓冲期将有多长?
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陶局长表示,《鲜米线》等四个地方强制性标准10月1日起实施,标准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执行《鲜米线》等四个地方强制性标准将有一个过渡和缓冲期。鉴于昆明市目前才有两家企业增加了包装和杀菌设备,鲜粮制品生产规模和市场状况并不是很好、消费者对标准的认知度低,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企业从10月1日起,必须在散装产品的容器上标注明确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执行标准等内容。但并不强制执行标准中的“包装要求”,等待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趋于成熟时,在昆明市逐步推行和实施标准的“包装要求”,将会出现“穿衣”米线和裸米线并存的一个时期。而这个缓冲期的结束,将根据标准实施效果、厂家设备的覆盖率、生产进度和市民满意度来决定最终强制实施执行标准。
解读六:裸米线最终结局?
《鲜米线》等四个地方强制性标准既然是强制性标准,最终是要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实施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没有获证的一些违规企业和小作坊不允许生产,即便可以生产的小作坊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销售,随着标准的实施和推进,没有QS认证、没有包装的裸米线最终将被市场和经济规律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