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提起“个性化包装”,你心中会浮现出怎样的图景?如果是在几年前,提起这个话题,或许鲜有响应者,毕竟个性化包装在观念、技术、仓储、物流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阻力。然而,当我们真正决定要呈现“个性化包装”的行业版图时,才发现这个市场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个性化包装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还要追溯到2013年可口可乐带来的“昵称瓶”旋风。一时间,人们对于包装的定义从观念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包装原来可以这样与众不同!”此后,不少终端品牌,如蒙牛、农夫山泉、士力架、锐澳鸡尾酒等因循可口可乐,通过图案、语言设计,用更具个性化和表达力的包装展现品牌性格、拓展品牌影响力。刚刚以“大宝宣言瓶”掀起一阵营销浪潮的强生(中国),其全球创新中心包装开发总监沈弘便充分肯定了个性化包装在“最大限度创造品牌故事”“帮助企业引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也正是很多品牌商的共同心声。
终端品牌商对于个性化包装的需求和逐渐重视,使个性化包装成为了新的风向标。与此同时,为终端品牌商提供印刷服务的包装企业也顺势而上,开始了在个性化包装领域的谋篇布局。
比如通过IMBox个性定制平台、从个性化包装盒逐步向更受C端欢迎的个性化产品定制扩展的盒子有戏,又如集终端品牌商与包装企业双重角色于一体、从事糖果个性定制的山东绿爱糖果股份有限公司,还有诸如劲嘉新型智能包装有限公司、厦门吉宏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雅利印刷有限公司、炫彩印刷等一系列先行者。他们的故事,我们将在后面的报道中为您一一呈现,其中有探索、有思考、有成绩,也有困惑。
不过,仍然需要强调的是,在消费者定制观念逐步成熟和需求日益广泛的背后,个性化包装尚未达到实质性的“火热”。不止一家企业表示,其个性化包装业务占公司总业务的比重仍十分微小。而另一个略显尴尬的事实是,行业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尚未达到真正的个性化包装水平。“经过消费者自主选择、真正体现消费者意志并且可以实现一张起印的才算是真正的个性化包装。”与厦门吉宏包装总经理庄浩持有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当前国内的个性定制业务,许多行业人士称之为“短版印刷”。
此外,实现个性化包装,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软硬件的调整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品牌商而言,除了市场销量的变化外,仓储、物流、销售都成为改变的节点;而对于包装企业来讲,棘手问题似乎更多。或许数字印刷设备的引进问题不大,但技术的调整、生产流程的规划、运营成本的把控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统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可想而知,这个新课题的落地需要每一个环节的总动员。
前路漫漫,也伴随着荆棘,有人选择观望,但仍有人信心满满,执着前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现在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用每一步的小改变汇聚成最终的巨变,迎接个性化包装时代的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