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业萎靡不振。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萧条,是媒体多元化所致。但在媒体更加多元化的美国,图书业虽然有大小年现象,但总体上可谓一种缓慢发展的朝阳产业。缘何出版业在日本陷入衰退,在美国却蒸蒸日上?
瞄准“Y一代”
首先,美国图书业一直在稳步扩大购书群体。购书新主力来自素有“Y一代”之称的年轻人,他们生于1979年至1989年之间,是婴儿潮一代的子女。出版市场调研公司鲍克公司发布的《2012年全美消费者统计和购买行动年报》显示,“Y一代”占全美购书总额的30%。
此外,对“Y一代”的调查显示,个人电脑、平板终端和电子书终端对购书产生积极影响。“Y一代”中有43%的人通过互联网购买纸质书和电子书。
培育文坛新秀
美国的出版社一般会以预付款的方式,向文坛新秀先行支付数百万日元,甚至近千万日元的版税。这一机制保证优质作品不断涌现。
在美国,图书代理商为出版社和作家牵线搭桥,不仅参与出版合同谈判,很多时候还从工作和私生活两方面为作家排忧解难,有时甚至直接参与策划、改稿等编辑工作。代理商还负责挖掘文坛新星。
有业内人士表示,出版社会对写作能力这一才能进行投资,在策划案通过后,出版商便会向作者预付三分之一或一半版税。在美国,小说首版平均销量达3万本左右,因此即便是文坛新秀,只要作品构思获得认可就可预支约510万日元。这对内容制造方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大型传媒集团
美国图书畅销还和一种更加宏观的产业形态密不可分。在美国,图书是大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文字作品可改编成电影,改编成电视剧,然后制成DVD出版,是文化产业链的环节之一。这样的产业形态和传媒巨头的出现息息相关。
美国大出版社经过反复合纵连横,已形成四大集团。比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拥有出版巨头哈泼-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同时还控股《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屈指可数的报社、20世纪福克斯等电影制片公司和福克斯有线电视网。
此外,美国图书业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打破国界,向多个国家出售。“Y一代”精通网络,因此一本书如果在“Y一代”之间走红,网上传播效应将在全世界扩散开来。
个体出版社
随着读者需求日渐多元化,图书业产生各种分散的细分市场,而满足这些小众需求的正是个人出版社。鲍克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从2006年到2011年,个人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数量增长近200%。特别是电子书几乎没有制作成本,个人出版起来也不麻烦,不少畅销电子书正是出自个人出版社之手。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读者的价值观和兴趣逐渐多元化,细分市场的出现为具有特殊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广泛选择空间,中小出版社就是借此吸引读者的。
据全美出版协会的统计数据,成人电子书累计销量增长势头迅猛。一般认为,其市场规模已逼近纸质书市场。同时,美国图书业正在开拓新读者群,并推动整个行业的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