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要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以官方的数据为例,中线企业在中国贡献了60%的经济体量和80%的就业创造。而事实上,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以及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以来,中线企业年金的困难和压力在持续上升。而“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以16-17年“去产能”和“环保”以及“供给侧改革”为例,化工,钢铁和养猪等农场经济出现大量的关闭潮,的确在非常大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就业”的结果。
应该明确地指出,“抓环保”和“去产能”以及“供给侧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国家大政方针,这点毫无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野蛮生长,污染环境,质量低劣。以次充好,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多个行业的长期健康稳定运行。以钢铁和化工为例,全国行业长期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一吨钢铁利润不如一斤白菜”现象长期存在。因此说,从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狠抓环保的角度看,都是势在必行!
以猪肉价格来看,前几年的去“农场”养猪模式的结果,的确造成了猪肉的严重供不应求,叠加了“非洲猪瘟”的影响,如今养猪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供求不平衡。
那么,从根源和结果来看,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环保,以及中小企业大量关闭,造成的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和矛盾,还是一个长期野蛮生长造成的问题和矛盾?
从国家产业角度看,中小企业随着逐步退出“低端”,“污染”和分散型经营,对于国家的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和升级,是有利的。只是中小企业应该在寻求适合自己的产业方向上寻求突破,比如电商,农村市场和农产品经营,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的辅助加工和制造,组装上。在引入知识结构,引入技术装备上,客观上,都存在一个共振——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和中小企业阵痛的共振。
未来这个“阵痛”和“转型”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这是不是以人为意志可以对抗和转移的。只是,地方应该在中小企业转型上,给予时间,给予信贷支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充分考虑就业的冲击和影响。降低中小企业税费,适当给予中小企业“最惠待遇”以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和渡过转型苦难期。
未来打工是否更加困难?这是肯定的。完全以“产线组装”,以“简单体力劳动和“农民工”的形式为载体的打工肯定越来越难,这也促使人们通过读书,通过学习,通过高等教育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结构,未来的产业不再是“人口红利”时期的“农民工”为代表,一定是以“工程师红利”时期的新型就业机会为代表。
在国家和中小企业都在面临“升级和转型”的痛苦中,作为工薪阶层的人,你怎么能置身事外而不积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