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阶级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等焦虑已经成为中国命题时,我们有必要反思,2019年的高考,对于中国学子意味着什么?他还能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改变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吗?
▍01 2019年清北全国录取6600人
2001年全国出生人口大约1900万(100%),这其中,
2018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大约是920万人(48%),
“只有一半人能升入高中”是全国普遍的现象
全国本科录取人数约309万人(16%),也就是说,不管你被什么本科录取了,就算是最普通的三本,也已经是6选1的突出人才了,
全国一本录取人数是114万人(6%),也就是说,不管能考上什么样的一本学校,都已经是16选1的精英了。这还是这几年一本大规模扩范围后的情况。即便一本高校范围扩大了很多,录取一本依然是一件只有6%概率的很难的事情。
全国211高校录取人数约46万人(2.4%),也就是说,全国同龄人中只有2.4%的人能考上上211高校,这些高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延边大学、长安大学这样的,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的学校,很多人可能并不觉得能考上个长安大学、延边大学是件特别厉害的事情,但是,能考上这些学校的,已经是40选1的超级精英了。
全国985高校录取人数约15万人(0.8%),也就是说,考上985高校,实际上是战胜了99%的同龄人的。如果你周围有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同学,你可能觉得,他也就是个普通的同学,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件事情,99%的人都会被淘汰,做不到,只有1%的人能做到,你可能又会觉得能做到这个事的人特别厉害,实际上,这两件事是同一件事。能考上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或其他任何一所985高校,就是击败99%的同龄人,精英中的超级精英。
全国清北录取人数约6600人(0.03%),清华和北大,无疑是中国的TOP2高校。当然这6600人,主要是指通过高考和统一自主招生录取的普通学生,实际上清北每年本科生招生还会多一些,比如有特殊荣誉的人(比如运动员),海外学生等。从高考渠道录取的6600人来说的话,清华北大在同龄人中的录取率,仅0.03%,万里挑三,堪称人中龙凤。
总体来说,虽然你可以感觉你周围很多985,211,甚至不少清华北大的朋友,但是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高考这个考试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难得多。
一句话就可以总结21世纪20年代的高考:同龄人中能上本科的比例16%,一本的比例6%,211的比例2.4%,985的比例0.8%,清北的比例0.03%。
▍02 高考后,面临的是“就业难”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也越来越难,很多大学生要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50万加上50万海归回来就业,预计有900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95后开始奔赴求职现场。
那么,大学毕业生毕业到那些岗位就业呢?
一般说来,就业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
体制外就业指的是到私营企业工作。从今年的就业岗位的比例来看,私营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也就是大部分毕业生要去私企就业。
其中,相对福利待遇好一些的就是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联想、恒大、万科、美的等等。但是近期互联网行业面临技术瓶颈,裁员和996工作制的风波不断。
除了一些知名企业,更多的是中小企业,保守估计上千万家,很多公司的福利就比较不正规,而且成长空间有限。
体制内就业分为: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
为什么叫体制内呢?就是因为这些岗位还保留着社会主义的因素,有编制,正式工,更重视劳动者的福利。
首先说国企。
全国央企96家,包括下属的各个子公司,应该不超过1000家。当然还有部分省属企业。根据中公教育统计,国企每年招录100万人左右。
我分行业分别举例:
比如重工业: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中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鞍钢集团等
比如能源行业: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
比如通讯行业:中国移动、中国联动、中国电信等
比如农林业:中粮集团、中国烟草、中国林业集团、中国储备粮集团等
比如金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等。
比如医药:中国医药集团。
不一一举例··· ···
为了稳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国企每年都有招聘任务和指标,很多时候,国企不要经验丰富的能力者,他们只招应届毕业生小白。所以,各位一定要把握好“大学应届毕业生”这个身份。
但是即使有这个身份,有时候也讲套路。
套路一,家庭背景,条件。普遍来说家庭条件好的比较好进,不过也得有文凭。
套路二,公司里有认识的人。内荐,公司招人有名额,亲朋好友在公司的,反正招大学生都得培养。
套路三,国家承认的证。大学毕业证/四六级/会计/思科/网络工程师等。
总之,国企招人都是有一定的套路。
如果你是没关系、没背景的草根,也不是不能进国企,只不过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当然还要足够幸运。在这里,我给大家重点说几个国企。
银行针对高校的招聘分为两次:一是每年9月份的秋季招聘,二是次年3月份的春季招聘。银行秋招考试内容差不多,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考,一般情况下考试时间不冲突可以报考多个银行,增加通过率。
考试内容一般包括:行测、申论、金融专业知识等。
三大运营商、四大行、石油石化等垄断或半垄断这种,才会享受到大家抢破头的待遇,才能只招应届生。比如中石化在2018年的校招,就是10万应届生报名,预计录用4000人,录取率4%。
在这里还需提醒各位准毕业生,部分国企还会有第三种招聘形式,那就是第三方劳务派遣,不限应届,比如说铁路局。一般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招录,与第三方形成劳务关系。
再说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10月份开始发布,35岁以下都可以报考,11月考试。
2019各省的公务员考试预计3月份左右发布信息,4月份开始考试。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的公务员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招录比上就可以看出来:
2019国考,招录人数几乎直接减少一半,比2018年下降49%,仅招录1.45万人,但报名人数超过140万,竞争比约为100:1。
2019各省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仅12.2万,报名人数300万。竞争比约25:1。
各省的事业单位招考,应届生也可以报考。事业单位正在改革中,稳定性、福利待遇比公务员稍差,性价比略低。全国事业单位每年招聘4万人左右。
加上准体制内的大学生“村官”1.4万,三支一扶2.6万,西部计划1.9万人。
2019年预计体制内招聘人数在123万人左右。
相比于900万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700多万)将去私营企业就业,而就业最大的出口就是销售岗位,这是由于生产过剩决定的,产品卖不出去,包括金融产品,需要大量销售去推广。
当然,还有一种就业方式,就是你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03 寒门再难出贵子
可以这么说,草根家庭的孩子通过高考进入名校可以拿到中产阶级的入场券,但是想进入上层社会,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何况,草根家庭的孩子进入名校的难度已经太大太大。
在阶级社会中,人从摇篮到坟墓,无往不在不平等之中,平等对于今天的穷孩子来说,只能说是一场幻象。
比如孩子若父母均未读过大学,在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被迫缺席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爸爸去哪儿”,并不是一档亲子综艺节目,而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两个阶级之间又一次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差异:上层阶级的父母有钱有闲,深知知识就是权力,故此深谋远虑,走的是“精心栽培”的路线;而下层阶级的家长往往自顾不暇,成年人的生活都如一滩烂泥,因此只能(不得不)对子女“自然放养”。
而在这种育儿路线区别之下,更多的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之间。出生并成长在不同的家庭,以阶级为分,不要说教育投资这样的经济开支项目,就是看那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互动方式,比如说家庭晚餐、睡前讲故事、以及日复一日的口头交流,都摆脱不了阶级差异。
丝毫不夸张,不平等在阶级社会里可说是如影随形,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于人的一举手,一投足。
现如今,穷孩子从一出生就落于下风,他们的劣势是根深蒂固的,早在孩子们开始读小学之前,高下早已立判。
一环紧扣一环,若是穷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学校教育能否解决出身不同所导致的不平等问题?
让我们心灰意冷的是,学校教育担当不起阶级流动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教育无济于事,搞不好甚至会推波助澜,成为统治阶级合法接班的遮羞布。
公立教育的问题,并不是居住分布的阶级隔离会导致公立学校在资源投入上的差距,而是,即便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学校能维持公共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却仍无力改变穷孩子的命运——这才是惨淡到底的社会现实。
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并不是有形的物质投入,而是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氛围和风气,如帕特南一语中的:“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
近日,深圳老牌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学公布了其2019年拟招聘的教师名单,名单共35人,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有20人,还有1人为哈佛大学毕业。27人为硕士学位,5人为博士学位,还有3人是博士(后)。
归根到底,公立学校的教育,即便政府在投放教育资源时可以做到按人头均等分配,但也难以还穷孩子以读大学的公正机会。
从家庭、学校到社区,阶级剪刀差步步紧随,穷孩子和富家子之间的差距于是也越拉越大:“在今日之中国,上层阶级的孩子,无论他们来自什么种族,是何性别,生活在哪个地区,言行举止都惊人地相似;反过来,工人阶级的孩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流动陷入停滞,阶级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