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一:纪念币是不是“官方”要辨明
在一些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看到纪念币广告,声称“央行首发”,一定是真的吗?
图源于“中国印钞造币”公众号
事实上,今年1月,央行北京营业管理部曾发布公告提醒,一些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发布广告,声称“央行首发”、“中国人民银行监制”,涉及商品包括:开国大典纪念币、大国崛起纪念币、荣耀中华金银币。公告指出,这些都是虚假广告,中国人民银行从未发行过、监制过以上商品。
如何防骗?业内人士提醒,正规纪念币的发行信息可查阅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是不是“李鬼”,一目了然。
套路二:网贷实际利率要看清
“一秒钟下款”、“每月只需还xxx元”,仔细一算,还起来却可能比想象的要多很多。
专家指出,此前部分提供信贷产品的商业机构,过分强调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但刻意回避了高利率、高违约金,令金融知识欠缺的少数年轻群体难以辨识。
3月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公告提醒,近期社会上仍有一些网贷机构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不实广告,其中涉嫌营销违规产品,宣传违规活动,包括推销高于法定最高利率的贷款,从事“校园贷”、“砍头贷”等被明令禁止的活动,容易致使一些消费者轻信并参与交易。
套路三:“培训贷”里有陷阱
新京报此前曾报道,有学院在培训机构人员的推广下,订立合同,贷款付了英语学费,然而英语机构不久之后“跑路”,学员一时间却不得不继续归还贷款,令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近两年,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少维权事件同培训机构相关贷款有关。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曾发布预警指出,根据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利用学生在求职季急于找到工作的不安心理,表面上为学生设计各种培训计划,作出提供兼职、实习、内推就业等虚假许诺,鼓吹接受“培训”后直接安排就业等,实际上在培训协议中嵌入贷款合同,但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培训内容,使许多学生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情况下背上了高利贷,卷入了“培训贷”层层陷阱。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广大学生务必保持清醒、提高警惕、明法用法。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签订相关合同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内容,弄清楚实际资费标准,不要盲目信任“熟人”、不要随意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不要在未“吃透”合同条款的情况下轻易签字。
套路四:非法集资要警惕
据新京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这些年有很多金融乱象,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其实都是非法集资,对老百姓投资理财影响很大,一定要保持警惕。
此前他亦曾公开表示,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2018年8月,监管部门就曾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上述提示指出。
套路五:直播平台“非法荐股”
今年年初,A股行情吸引了许多股民的目光,但是网络上一些“股票高手”都是真的吗?
去年,证监会就曾发布一则《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活动风险警示》,提醒投资者不要轻易上当。
证监会提醒,近年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非法荐股”已大幅减少,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的增多。主要表现为:个人或机构在网络直播平台开通直播房间,成为“主播”“播主”“圈主”,以“股神”“大V”“老师”自居,号称拥有资深投资背景、神奇实战业绩,以“分享炒股技巧”“锁定牛股”“推荐黑马股”等吸引眼球,利用“高手指导”“大佬看盘”“名家谈股”等名目宣传诱导投资者充值购买“金币”“鲜花”等平台虚拟币或礼品,通过“直播订阅”“收费文章”“付费问答”等各种项目让投资者持续缴费。
证监会公告表示,此类直播荐股是一种新的招数,诱惑力强,播主头衔多变、身份隐秘,投资者往往难以识破。上述机构和个人经常在门户网站、财经网站、微博、股吧、抖音等打广告、聚人气,预留直播地址,向直播平台引流;投资者被诱导后,通常演变为签订指导炒股协议、投资咨询合同,并收取高额咨询费或指导费,甚至约定高比例收益分成。
而事实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网络直播荐股收费属于证券投资咨询活动,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此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