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一张纸,承古载今,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而且载动着创新创造的现代文化,可以用来写诗绘画,也可以撬动一个巨大产业。
阳春时节,走进总部位于山东省广饶县的华泰集团,探寻一张纸绘就的现代工业美卷。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一条美丽的织女河穿越这片工业园区,河西岸是上百栋白墙红瓦的花园洋房,河东岸是整齐划一的大型造纸生产基地。职工的家与厂区隔河相望,现代工业与宜居生活的和谐美景在这里相得益彰。
华泰集团历来被视为造纸行业的标杆、新闻纸老大。近年来,无论应对金融危机,还是经历电子传媒的冲击,许多造纸企业相继倒闭、关停,华泰却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就了业界的传奇。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命题,华泰如何绘就新时代的崭新画卷?
“我们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的话掷地有声。十多年来,华泰引进国际最先进造纸生产技术,靠“一纸风靡全球”,一举成为国际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李建华表示:“从以量取胜到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要从痛点、难点、增长点入手,靠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实力,下大力气进行转型升级。”
应对纸媒市场不断下滑之痛
创新“互联网+智能制造”模式进行积极应对
受电子传媒的不断冲击,近年来新闻纸市场需求持续下滑,这对总产能达到全国新闻纸市场半壁江山的华泰来说,是一种严峻考验。痛则思变,华泰创新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模式,与全球造纸机械巨头德国福伊特集团进行合作,推动“造纸工业4.0”,对公司总产能达到200万吨的6条新闻纸生产线实施“智能改造”。经改造后,在同行业中首创“一条纸机,多元产品”模式,由过去先生产再销售的批量化、规模化、单一化向“订单式生产”“量身定做”进行转变,成功突破新闻纸产品单一的局限。李建华欣喜地表示:“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目前,华泰在牢牢占据全国50%以上各大党报、机关报用纸的同时,已经顺利实现由新闻纸向包装纸、文化纸市场的转型。华泰转产的文化纸迅速成为学习出版社、求是杂志社、党建读物出版社等中央机关杂志社、出版社的专用纸,围绕“互联网+”转产的包装纸成为小米手机盒、顺丰快递封等知名电商的包装用纸,产品保持了供不应求的紧俏局面。
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发展循环经济,争当绿色环保排头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蓝天保卫战与水环境治理双双叠加,层层加码。造纸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曾一度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代名词,在越来越严峻的环保形势下,环保无疑是造纸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难题。“去年我们先后有7个环保项目投产,同时又一举增上10多个环保项目,仅一年环保投入就达5个多亿”李建华掰着手指头介绍了公司治理环保的大手笔投入,“在这些项目中,不仅有东营市首批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环保工程,而且还有废渣焚烧发电、废渣提取木质素、烟气余热回收等循环经济项目,可以说,我们不仅努力走在环保治理工作的前列,而且正着力将工业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为国家节约宝贵的资源。”多年来,华泰集团把环保当成企业的“生命工程”,始终坚持“企业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不仅实现了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废物的综合治理,而且还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成为造纸行业绿色环保的排头兵,先后荣获全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首批试点企业、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等荣誉。
围绕产业链条寻找增长点
打造优势互补、首尾相接的多层次立体产业格局
华泰集团年造纸产能达400万吨,位居“中国造纸十强”,虽然不是全国造纸产能最大的企业,但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榜中,却名列全国造纸行业第1名。“做强做大,先做强后做大”这是华泰集团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在同行业中,华泰集团率先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七大科研平台,是造纸行业唯一荣获四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拥有十多条国际最先进的造纸生产线,通过科技创新,华泰的各项生产指标、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经历过金融危机、电子传媒对造纸市场的冲击后,我们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仅仅做强一个产业是不够的,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李建华说,公司正着力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互补、首尾相接的多层次立体产业格局,实现产值最大化。目前,公司总投资100多亿元分别在东营、日照、青岛、江门、安庆等地建设的双百万吨化工基地、浆纸化工基地、国际物流园区、包装纸、溶解浆、房地产等一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预计到“十三五”末,华泰集团产业规模将迅速提升,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李建华说:“人生就是拼搏,就是吃苦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最后表示,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需要我们不断转型,才能走出发展新路子。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打好这场攻坚战,也一定能绘就出造纸产业持续发展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