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不良影响,企业怎样办?2012年底记者到华泰集团有限公司主导产业造纸和化工公司采访得到的答案是转型升级。而预计的数字也证明了这一战略已经发出正能量——2012年华泰集团销售收入超过2011年的272亿元,达到300余亿元,实现利税突破35亿元。
改造升级,小投入大产出
华泰集团副总工程师张凤山告诉记者,华泰“十二五”重点是向产业优化升级战略转移,通过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升级,将设备和工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据张凤山介绍,针对我国本色纸袋替代塑料袋的发展趋势,原来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木浆和文化用纸,现在转产本色纸袋纸,无漂白工段的生产线一方面实现环保,另一方面降低了能源等生产成本。目前,日照华泰已打开山东和北京、天津等省(市)本色纸袋纸市场。
安徽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生物精炼研究。为提高木浆的附加值,2012年8月,安徽华泰利用原有的木浆生产线开始生产溶解浆,下一步将生产木糖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张凤山预计国内新闻纸总产量为400多万吨,其中华泰、晨鸣、广纸等大型企业的年总产能为300万吨左右。今后,大企业凭借规模效益好、产品质量高和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将逐步淘汰小厂的约100万吨落后产能。由此判断,在3—5年内,新闻纸行业将保持稳定,而后,大型新闻纸厂的产能才真正需要调整。
早在2007年,华泰就将总部的年产能为20万吨的新闻纸机改造成废纸原料比例高达60%—70%的新型教材专用纸生产线;将年产能为16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改造成为克重为50克/平方米的轻型纸生产线。在新闻纸转型过程中,华泰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成熟的废纸浆工艺,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
在减少总部新闻纸产量的同时,华泰集团安排河北华泰纸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华泰纸业有限公司就近分别向华北和华南市场供应新闻纸。这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针对铜版纸市场可能形成过剩局面,华泰早在引进铜版纸生产线(8号机)时,就选择配置机外涂布机,从而实现品种多样化。华泰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生产方案,如果铜版纸市场非常不好,公司可以转产文化用纸,也可以生产LWC和白牛皮纸。目前,根据市场变化,华泰用8号机生产高档胶版纸和静电复印纸,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华泰还开发出报刊专用纸、“十八大”专用纸等十多个新产品,大大拓展了市场。
为提高个性化竞争力和利润水平,华泰已经着手改造位于总部北厂的小型文化纸机,用于生产特种纸。
据张凤山介绍,国内特种纸行业底子薄、研发能力较差,主要生产企业由出身于老国营企业的技术人员组建,产品虽然有一定技术含量,但附加值远不及国外产品。由此,华泰进入这一领域将组建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人员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特种纸开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