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读书看报
曾经是很多人每天的日常,
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
传统媒体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
尤其是报纸发行的减少,
造成新闻纸需求的日渐萎缩。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今年8月,中国报业2018年新闻纸市场信息交流会上透露:自去年以来,新闻纸生产企业纷纷转产、减产。目前,国内能够正常生产新闻纸的厂家仅剩3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8年1至7月,全国新闻纸产量为122.6万吨,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1%。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华泰集团作为中国的新闻纸龙头制造基地,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等独特优势,
实现了逆势增长!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问道鲁商》独家采访
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
为我们讲述华泰一张白纸绘蓝图的历程。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自豪地说:世界上最好的纸,我们已经做到了。新闻纸42克、43克只有华泰给《人民日报》造出来了,克重越低,出报率越高。效益高但是必须不透印,这一点我们的设备已经造出世界最好的新闻纸。
42年艰苦创业路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华泰集团从1976年建厂时,连一台像样的设备都没有。到如今已经成为以造纸、化工为主导产业,拥有320亿元资产、15000名员工的全国500强企业。走过了42年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李建华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
最深的感触就是:日夜奋战在第一线!
因此,他三十几年来保持了
每天去一线的习惯。
李建华说:我们必须要按照腿要往下跑,劲要往下使,眼要往下看,就是提倡在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有发现的问题就当场召开各级领导人会议,这个效率就提高了,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华泰集团通过重组、改制的破壳蜕变,发展成一家集造纸、化工、印刷于一体的大型工贸集团。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华泰集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当时国内的新闻纸严重依赖进口。于是李建华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李建华:这个战略布局就是首先要调整产品结构,由单一的文化纸向新闻纸开发或者创新。
面对我国加入WTO后造纸行业外部竞争和压力,李建华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连续购买先进的新闻纸生产线,华泰新闻纸不仅完全取代进口,而且每吨纸的价格由8000元下降至4000多元。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李建华:这次机遇确实抓住了,抓住以后才吸引了世界五百强与华泰进行合作。现在可以说中国所有的省报,国家这些大报都是基本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华泰的。
高端文化用纸与再生纤维双效增收
然而,随着新闻纸产能过剩以及新媒体的强力冲击,华泰集团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变革压力,认识到未来新闻纸将会持续走下坡路。面对现状,华泰集团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将新闻纸机进行改造,改产其他纸种。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李建华:从2012年就把16万吨新闻纸纸机,引进的那台二手机,就改成了高档文化用纸,特别是2015年,又把25万吨纸机下决心投了几个亿又改成高档文化用纸。供给侧改革给这些大企业带来了机遇,我们调整以后,解决了新闻纸过剩的问题。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2008年起,公司便投资800多万元对16万吨新闻纸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改产效益更高的文化用纸,投产后供不应求,年增效3600万元。
绿色循环经济重塑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李建华多年来最为支持的。“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这是华泰集团多年始终坚守的理念。
华泰投入巨资增上国际一流的环保设施,
对废纸、废渣、废水、废气进行循环利用,
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
闭环式循环生态链,
成为绿色生态纸业的优秀代表。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李建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为人民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必须带好头,不能去超标排放,应该把环境放在第一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环保更是企业的生命,应该有这个意识。
企业家精神
李建华: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带着别人干,做给别人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因为我比真正的企业家,我们差距还是相当大,但是我是不是企业家,由社会来评判,但是自己必须做到,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多来创造价值。
龙头纸企,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好的产品也赢来了好的市场,目前华泰集团纸机的开机率基本达到90%以上。作为新闻纸生产龙头企业,华泰集团着力推动形成以造纸主业为核心,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下游相互衔接的多层次立体化产业链式布局,实现多元产业跨界融合,推动传统造纸向新兴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