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中国的“洋垃圾”禁令正式开始推行,相关分析指出,预计新政对一些废弃物出口大国影响不小。以日本为例,一直以来,日本的废塑料出口中,一半是出口到中国,7成的废纸出口是到中国。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下称“JETRO上海”)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废塑料和废纸方面,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在2016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废塑料占到了全年整体的11.5%,为第二大来源地;在废纸来源地方面,日本的占比达到20.5%,仅次于美国。
21世纪经济报电话采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
刘建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很长一段时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上把对华出口,视为解决他们的废纸废塑料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样的处理方式成本很低,但实际上只是转嫁了问题而已。这些国家对此形成了长期的依赖,导致了其国内相关处理能力不足。
“洋垃圾”禁令落地,日本对中国废塑料、废纸出口双降
据JETRO上海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中国的废塑料和废纸进口呈现下跌趋势,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的上述两种废弃物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2017年11月从日本进口的废塑料为3万5千吨左右,而此前的高峰水平为2017年6月的近10万吨。2017年11月从日本进口的废纸为4万吨左右,此前的高峰水平为2017年4月的近15万吨。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7月27日发布了《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
在2017年7月底前,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品种。
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分批分类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负责落实,2019年年底前完成)
据JETRO的刊物《通商弘报》2017年9月15日刊文指出,作为主要日本的废塑料和废纸的主要进口国,预计中国有关政策的变动会对日本产生不小的影响,日本对华可回收垃圾的出口甚至可能走向终结。
21世纪经济报电话采访自然之友基金会理事、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毛达
毛达,然之友基金会理事、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就比较大宗的废塑料来讲,像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国,据我了解,中国新政施行后,这些国家的废塑料突然之间面临消化不了的局面,原本依赖于靠出口转移污染,所以国内的相关产能不够。
另一方面,有些废塑料在任何国家地区都无法回收,现在出口不了了,就只能在国内作为完完全全的废物,找一个地方去处置,这当然会对它本来的生活垃圾的处理造成压力。
短期来说,日本会面临一定的不利情况,比如包括复合塑料、混合塑料在内的低附加值的废塑料,现在不能出口到中国了,那么就要在国内进行焚烧或填埋。
日本主要是用焚烧方法,尽管日本的处理水平比较高,但需要处理的总量增加后,会对它的处理能力形成一定的挑战,并可能会增加污染。
短期增加对东南亚等国的出口,长期或倒逼日本产能升级
相关分析指出,中国推出的禁令,短期将对一些来源国带来混乱,但长期来看,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毛达,自然之友基金会理事、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17年11月我参加了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举办的ChinaReplas2017(秋季)第十八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会上日本的鹏德克株式会社做了一个分享称,日本每年产生的废塑料有200多万吨,四分之三都要出口,主要都是到中国,国内只能消化四分之一。
面对中国的新政,日本有几个对策,一个是增加对东南亚低附加值的废塑料的出口,增加在其国内的高附加值的塑料处理量,也就是倒逼日本国内增加和升级相关产能。
另外,中国还没有禁止工业源的废塑料进口,但因为相关治理力度的加强,日本对中国工业源塑料的出口成本可能也会上涨。
还有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日本的处理技术比较高,生产出来的再生塑料产品质量也好,中国对优质塑料的需求还是有的,所以会促进这部分的出口。
日本是一个生产包装大国,尤其是一些低价值的塑料包装,回收性特别差,所以没什么经济性,未来趋势一定是倒逼包装材料的革新,和降低对一次性包装的依赖,我觉得对日本的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品工业,可能会带来更深层次的挑战。
鹏德克株式会社海外事业部经理刘占山在ChinaReplas2017秋季大会上发表演讲
就JETRO上海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机构对日本相关方提供了新政落地后的一些注意点和对策,该机构建议日本关注未来中国进口废弃物目录的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比如扩大到金属类)和相关检查进一步的趋严。
在对策方面,该机构建议日本可以关注一下中国内部是否存在检查力度不同的情况,另一个对策是向其他国家转移出口等。
“不过会上综合分析后,认为日本国内产能不会很快发生转变,因为较快的对策还是增加对东南亚的出口。”毛达说。
据汤森路透基金会援引国际回收局提供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东南亚国家的废塑料进口量在2017年第四季度出现猛增,以马来西亚为例,2017年该国进口的废塑料猛增到了45-50万吨水平,而2016年的规模不到30万吨。越南进口量同比上升62%达到50万吨至55万吨;泰国和印尼的增幅分别达117%和65%。
刘建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寻求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更大,比如印度和东南亚等国,来 ‘接盘’大部分中国禁止的废弃物。这些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决定了这些国家有大量的对于低端再生产品的需求。
另外,来源国也会提高国内产能来解决部分废弃物,但日本本土废弃物再生产能和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很大,短时间应该没有办法做到产能的全面提升。
不过有观点指出,寻求废弃物替代出口国的对策并不是长久有效,“加大对东南亚的输出是一个短期的替代方案,但我预计东南亚会吸取中国的教训,后期会推出类似的措施。”毛达说。
“洋垃圾”禁令带来的影响不止于上游的日本出口商等直接利益相关方,还进一步波及相关的产业链下游。
日本科技电子企业富士通将军在1月25日发布的2017财年(即2017年4月-2018年3月)的业绩预期称,2017财年的营业利润预计较2016财年下降23%左右,该公司声明称,下降背后的主因之一是原材料价格的高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该公司副社长庭山弘在1月25日的财报发布会上感叹称:
中国环境政策的变化所引发的原材料上涨已开始显现,比如说塑料,中国在最近收紧了废塑料的进口,这使得再生塑料流通量减少了,中国国内的塑料价格上涨了,出口的价格也随之上涨,眼下原材料的涨价还在继续。
对于中国国内资源再生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也开始寻求对“洋垃圾”禁令的应对之道。
毛达,自然之友基金会理事、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原来一些只做再生塑料的企业,在往产业链的两端延伸,一端就是往上延伸到垃圾分类,因为只有介入垃圾分类才能抢到原料,或者就是然后往下游延伸,不再是单一的塑料再生生产,而是开始做高附加值的、设计较好的再生塑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