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三反行动”,向浪费等行为坚决说“不”。
建议表示,要以“三反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这一力戒奢侈消费、制止奢靡之风的建议引人注目。
“面子”急需“消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过度包装是中国经济中的巨大浪费。城市垃圾当中1/3的垃圾是包装,包装当中一半以上是过度包装,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预计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资源。
今年中秋,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部分高档酒店、商场,奢华高价月饼又换了“私人定制”等花样重新出现。上海市质监部门7月通报称,泸州老窖、汤臣倍健、康富来、善存等多个品牌产品均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人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对过度包装问题,一方面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环保节约的消费意识,同时还需要尽快制定颁布我国关于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限制过度包装泛滥。
珍惜紧缺资源
“奢华高档,才算阔气;饭后有剩,方有诚意。”一直以来,我国食物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八项规定”大力反“四风”,有效堵住了因公款吃喝产生的餐桌浪费,浪费现象明显好转。然而,近段时间,浪费粮食现象又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日前,江苏扬州炒制4吨重的“最大份炒饭”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部分炒饭被当作厨余垃圾喂猪。
“创纪录”造成的巨大浪费与全社会倡导的“厉行勤俭节约”背道而驰。这说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不可能一蹴而就,让节约粮食蔚然成风依然任重道远。
有人说,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吃饭已经不成问题,节约粮食还重要吗?
“当前我国还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2000多万城市低保人员和困难群众,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禄胜说。
国家粮食局2014年发布的资料表明,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350亿公斤,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
“粮食浪费问题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未来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设计,建立减少浪费和损失的粮食管理体系、定价体系、浪费惩罚体系,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