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大瓶颈决定温州印刷业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30   来源:互联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29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核心提示:屈指算来,至2007年9月,距温州市揽取“中国印刷城”这一国字号金名片已有五周年时间。获得这项殊荣之前,温州印刷经历了两次大的跨越,可以用“十年一个新台阶”来形容这段不平凡的岁月。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地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特别是印刷包装行业的兴起,国家鼓励私人办厂兴企,温州人率先发展民营经济。就温州市区印刷企业而言,在短时间内,由当时只有新华和人民两家“老字号”而增至数百家,民营印刷企业在温州实现零的突破。经营模式也开始由全民集体所有制转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实现了以兴企办厂“量的扩张”

   【中国包装网讯】屈指算来,至2007年9月,距温州市揽取“中国印刷城”这一国字号金名片已有五周年时间。获得这项殊荣之前,温州印刷经历了两次大的跨越,可以用“十年一个新台阶”来形容这段不平凡的岁月。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地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特别是印刷包装行业的兴起,国家鼓励私人办厂兴企,温州人率先发展民营经济。就温州市区印刷企业而言,在短时间内,由当时只有新华和人民两家“老字号”而增至数百家,民营印刷企业在温州实现零的突破。经营模式也开始由全民集体所有制转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实现了以兴企办厂“量的扩张”为特征的第一次跨越。 
 
  又过了将近10年,1993年,人民印刷厂引进了一台二手的海德堡四色机,提高了印刷品质和速度,是温州地区引进的第一台国外先进印刷机设备,1996年,南方印务引进了一台全新的海德堡四色机,对温州印刷又是一次提升。尔后,温州许多企业纷纷斥巨资引进设备搞技改,提高了产品质量,继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这标志着温州印刷实现了以引进设备搞技改,提高品质占市场的“质的飞跃”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进入新世纪以后,温州印刷业又面临着第三次跨越。所谓第三次跨越,就是由印刷大市向印刷强市跨越,预计到2010年,根据国家和我省印刷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由印刷大省向印刷强省的跃升,我市作为浙江省印刷业重中之重,全行业须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25亿元,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各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15个;超亿元企业数15家。全行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广新材料和新工艺运用,使产品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形成全国具有行特色优势的区域性印刷包装中心。
 
  这又是一次什么样的跨越呢?我们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以应对挑战?让我们先来看看温州印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自身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再做定论。来自企业、行业和政府的看法,会带给我们新的思路。
  
  虞秋生(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温州印刷要跨越,就要把优势和劣势弄清楚,然后再探讨怎么做。要把温州印刷放在全国大环境中去研究,并和其它地区进行比较。
  
  温州印刷业优势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温州印刷业作为下游企业,上游轻工业比较发达,品种齐全,比如鞋服等很多受到全国认可。印刷业为这些企业服务,上下协作,共同发展。只要上游不衰,下游就会兴盛,一荣俱荣;第二、温州人智商很高,很会做生意。既使较差的设备也能印刷出精美的东西来。这是地域特点养育出温州人特点,从而决定了温州印刷的特点;第三、温州印刷企业这几年的发展,自已寻找到了自已的发展空间,都有自已的长处,各有自已的市场占有份额,也有几个大集团,产值都在亿元以上;第四、有的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搞房地产开发,多元化发展,有的走兼并和联合发展的新路子,这种民营企业集团化现象,在全国是潮头。比如,新雅在浙江龙港征大片土地建工业园区,在上海建立了总部,在香港成立了办事处,也是走出温州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因此,这些有利因素成就了温州印刷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包装装潢印刷为主体而跻身全国三大包装印刷基地之一,这一整体平台的形成,温州市于2002年9月被中国印协授予“中国印刷城”殊荣。2006年,温州地区2760家印刷企业年总产值已达1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0%。其中立可达、曙光、新雅、富康、康尔达、东经、金石等10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而增幅最快的有新华、曙光、金石、天虹,销售收入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
  
  温州印刷业总的发展态势看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表现两大方面:第一;企业量过多。目前我市有2700多家印刷企业,对于市区面积只有1.1万平方公里的中小城市来说,企业数量多,很多企业没有事做,相互压价,形成恶性竞争,也容易为假冒商标印刷提供可趁之机;第二、企业印刷技术含量不高。温州企业印刷设备相比过去进步很大,距世界先进技术还差很远,高精尖海德堡四色数码印刷机在温州还没有。最关键的是温州印刷企业老板大多出身工农,文化素质急需提升,只有提升了才能承载更大的企业,才能有大家风范,才能有真正的龙头企业,像鹤山的雅图仕和深圳的鸿兴这样的产值上10亿、员工上万人的大企业,温州一个也没有。这是影响温州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瓶颈。
  
  此外,我市尚有50%印刷企业规模偏小,产值低,年产值均500万元左右,而且分散经营;外贸缺口也很大,去年出口额只有2亿元,仅以手提袋印刷出口为主;而且温州印刷企业对先进设备的运用和测试不到位,对数字网络化缺少深刻的认识,导致产品只能以中低档为主。
  
 陈平勋(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以上这些内因的驱动,迫切要求温州印刷企业再上一个层面,实现以“技术和人才”为主题的第三次跨越。从外因来看,温州印刷业从地域和商圈上,正处在四面包围中,限制了温州印刷经济向周边的辐射:南有我国排行第一的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经济区,这里企业规模大,品种齐全,设备先进,管理科学,产品质量也好,这是我市高档印刷外流的主要原因;北有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印刷经济区,揽取了我国出版印刷业的半壁江山;西部有武汉、重庆、昆明形成三角之势的印刷经济带。就昆明而言,2007年将建成一座占地2000亩,总投资20个亿的西部最大包装基地,而且分为书刊、包装、IT高科技、报业、物流五大产业区,虽然把主要目标定为东南亚和南亚,但对周边地区业务也会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作为以外向经济为主的温州印刷,势必造成一定的市场竞争;东部有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印刷经济带,这其中就包括了“上海国际印刷城”和温州“中国印刷城”。在这一区域,温州市虽然地方小,交通不便,但依托本地工业经济发展给包装印刷业带来的商机,同时利用信息广、营销方式灵活等优势四面出击国内市场,并在上海设立了国际贸易窗口。但温州印刷向周边地区扩展艰难,本土竞争又十分激烈,高档印刷又严重外流。这种情况下,温州印刷企业只有自我超越,突破技术、人才、土地三大瓶颈,实现第三次跨越,温州印刷业的未来才会无比强大而经久不衰。
  
  土地:“大印刷”距我们有多远
  
  温州是个发达的中等城市,人口总量在全省居前三,在浙南属一级商圈,在全国经济以活力四射而著称。但温州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规模用地更加难。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区域经济只有整合形成规模经济,实行资源、政策、信息、业务、品牌、区位共享,才能控制成本,利润最优,以“大印刷”形象对外产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广东为例,2003年,中国通过了“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协定”,包括印刷在内的17个产品开始零关税进入国内。珠三角成为该项政策最大的受惠地区。一是广东是香港印刷企业大举内迁的就近的地方;二是广东经济发展具有开放性,业务早已辐射香港,有亲密的合作关系;三是广东工业基础好,技术、设备、管理、区位在全省形成了“大印刷”格局。就拿北京来说,在完善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商机以及出版印刷的区位优势,加强了同周边地区联动效应。就温州而言,没有开阔的腹地,规模用地难,对内组建大市场难,周边辐射也很艰难,面对这一瓶颈,温州印刷要做大,出路又在哪里?

  江小忠(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虚拟整合”也是一条路。温州市区印刷企业都不是很大,小企业引进人才和市场向外拓展都很难。只有走联合这条路,才有出路。一个地方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几个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并集中土地建工业园,以整合做大。市区只有新华、南方、北大方等几家企业起领头作用,但都不是很大。我市土地资源紧张,走整合这条路很难。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在市区出现大的印刷企业是不太可能了。外迁山东、长沙等地,因政策所限,也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虚拟整合”的路子。在龙港这个小镇,印刷企业都不大,但整体效应十分可观,如新雅、富康、曙光还在外地比如上海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年产值也达到几个亿。温州市区的印刷企业,是本地业务占了80%以上,而龙港的企业是倒过来了,承接外省的业务占了其总量的80%以上。因此,地盘整合不了的情况下,就只能避实就虚,在品牌、资源、业务上进行“虚拟整合”。
 
  陈平勋:好酒不怕巷子深,提升内力以突破地域限制。从区位上来讲,温州是个经济孤岛,土地、交通、原材料不便利,只有民间资本多一点。所以,发展遇到瓶颈。原定征地1500亩在市区建印刷标准厂房的,现在也搁浅了。因此我们只能在品牌整合下,发展企业个性特色。在很早的时候,如新华厂的改制,新雅的工业园模式在北京受到表扬,有个性化发展,才有整体提升,企业只有先练好内功才能求得更大发展。
 
  孙建舜(温州市北大方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府扶持是企业做大的关键。温州经济从外部环境来看,交通不便,没有辐射带,是个死角。没有大消费,也不好引进外资。政府要先解决大经济、大市场问题。过去,温州靠小商品小市场打天下,要发展就要在办大市场上做文章。比如在市区选址办印刷大市场,并五年免费,以外部环境来刺激企业的发展
 
  技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温州印刷业,在这里可以找到传统的胶印、丝印和票证印刷,也可以找到柔印、数码印刷、激光印刷等新型门类,而最先进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设备在这里也纷纷使用。但是,企业产品质量仍局限于中低档。大量高档印刷品严重外流。与广东、上海比较,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因此,温州印刷企业在引进技术和设备后,如何掌握设备和改进技术,已成为新的发展瓶颈。
 
  孙建舜:光有拿来主义,没有实践变通是不行的。成都有家印刷企业老总,他在本企业技术改造以后,自已什么都能做:他可以非常认真地研究各项技术和性能,对设备引进后如何使用有很深的研究。我市企业老板都必须攻下这一关。国外的企业,研究如何在四色机上印六色,就是做油墨文章。我市没有,但广东的雅图仕就能做到这一点。在融入世界潮流涌动时,就必须掌握技术,并进行改革。温州印刷企业量大,但缺乏技术含量。为什么很多客户印刷都要跑去深圳,就是因为深圳技术的领先性,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档。同样是使用的海德堡四色机,为什么质量效果不一样?就因为技术是个变数,看我们好好发挥和把握。
 
  翁银巧(香港康尔达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设备引进了,相应管理要跟上。就拿CTP来说,由计算机直接制版,减少了因流转环节污染版面影响印刷质量的问题,能出高清晰度产品,而且印刷速度加快。但是这项技术,温州印刷企业使用量在全国相对滞后。这是因为引进了这项技术后,相应管理系统和技术流程也要调整,而且版材价格也有上涨,增加企业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这就是好多企业明知可以改进质量,目前就是没有选择这项技术的原因。
 
  董其银(浙江新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技术创新要有长远规划,并注重实干。以我公司为例,技术改造之所以收效良好,是因为有计划分步实施了技术创新。一是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在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项目研究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提升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龙港龙翔制版印刷厂起步,到目前的无区域印刷集团,十四年来,该公司通过强强联合,不断壮大实力,加大技改投入,先后进行十次技术改造,使新雅公司得以快速发展;二是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解决印刷疑难问题,从而确保了该公司在精细产品的生产技术上保持领先。三是设立技术创新奖。2005年,公司董事长郑步良出资8万元,在公司设立技术创新奖,成立了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评审小组,出台奖励制度,鼓励员工进行创造发明、工艺改进和提合理化建议,激励员工在生产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公司科协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参加印刷工艺职称评审。2001年至2004年,新雅公司科协组织推荐56名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参加印刷工艺职称评审,加强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五是组织公司印刷工艺设计人员参加全县印刷技能大比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增强了员工的创新意识。
 
  王靖来(温州市印刷协会办公室主任):“富而思进”仍须重提。温州印刷利润很薄,如果进行技改增加成本,又增加了难度,有50%老板是不会去做的。并不是说温州老板投资技术改造没有长远的眼光,而是对利弊的权衡更现实一些。在现状情况下,每年能稳赚几十万元,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因此,提升技术的前提,还是要更新企业家经营理念。

  朱吕明(温州市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印刷工艺师):只有不断更新设备,配套进行技改,才能彻底服务于产品并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在九十年代,印刷行业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纷纷引进印刷设备及简易的印前设备来服务于印刷。改变落后的印刷设备,单色08机代替了01机,由国内四色机代替03二色机,有一定规模企业还引进了国外二手四色机以及四色机。印前制作也在更新,由电脑制作出片代替了手工拷、晒落后工艺,还引进了网屏出片机,去改变印刷产品质量与加快交货期。当时,由于技术人员的稀少,民营印刷属于起步阶段,刚引进设备未能熟练掌握,在企业的一些操作人员对全面的印刷程序、设备操作、设备保养、色彩认识及印刷基础,还有一定距离。如印前制作跟不上现代设备印刷工艺要求,原来是单色机印刷制作的工艺,现在四色机印刷工艺要求不同,制作员工缺乏经验,故此,达不到速度与质量的目的,许多印刷品业务仍然流往深圳印刷市场。
 
  现代化印刷设备引进,要印刷高水平产品,必须有高水平印前制作与技术人才,还要适合印刷设备的纸张、油墨、橡皮、PS版等材料。低廉粗糙的材料保证不了产品的质量还容易出事故。以巨资引进设备不只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取胜,打出自己品牌,占据市场,一旦客商认可你的品牌,人家花重金也拿不走产品。
 
  人才:老总心中永远的痛
 
  说起印刷技术人才,老总们总是摇头概叹:引进人才真难啊。那么到底难在何处,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企业家们,就能一个难字了得?据统计,温州印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不多,仅占企业职工的8%。人才缺口很大,内部培训只能解决平版技术工人等,高精尖人才还是要通过从外引进或与院校合作。
 
  孙建舜:引进需要激励措施。好的技术人才到温州,人才的待遇遇到难题。在深圳工作了10年的员工,到温州完全可以做顶尖技术人才。所以才源是有的。只是引进来了,月薪远远高出温州企业的标准,最难解决的是房子和妻子工作问题。因为技术人才不仅要工作,还要融入温州市民生活。市里计划建民工楼,如果也建几栋给技术人才住,就更便于企业人才引进了。
 
  陈平勋:注重内部人才培训和行业自律也是出路。企业老总非常重视人才,也希望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技术水平,这样可以达到双赢。但有的员工培训了就走了,所以还是培训自已儿女和亲戚最保险。针对这一顾虑,今年我和江会长与市里有四色机的企业搞了个行业自律,组织约50名高级技术人才签约:凡跳到另一家印刷企业工作的,该厂不得录用,让人才专注于一家厂工作。至于如何培训的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四色机长已多次参加了在杭州开办的培训班了,还准备与专业院校合作,进行人才委托定向代培。与温州高校联合创建了“温州印刷技术中心”,并帮助温州两所院校开办了“印刷包装技术专业班”。企业自已培训的人才更适合于企业的发展。从外引进人才工资高都是其次,只有适合企业的,才是有用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标签: 温州 印刷业 本站关键词: 温州 印刷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耗费10年,斥资2.8万亿!为奥运会押上家底的日本,还是难逃一劫 2020年后千万吨箱板瓦楞纸新产能或大批被取消、转移
2018年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包装纸行业集中度较低 人员“就业难“遇企业“招工难“ 矛盾如何化解?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