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业正在争取又快又好地发展,但如何体现“快”和“好”呢?德鲁巴2008展会上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推出的新设备,令所有印刷人怦然心动。然而,是不是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要追求速度之快、技术之高?绝对不可盲目。从我国当前的印刷环境来看,最快的设备未必是最合适的设备;偶尔,“慢工细活”反倒更适应中国的企业和市场。
在德鲁巴2008展会上,速度更高、功能更强、配套组件完备成为高端机型共同的特点。例如高斯国际的GOSS-M600、小森的lithrone SX40等机型,其中小森SX40最高速度可达18000张/小时,不得不说印刷速度的纪录在不断刷新。俗语说,“好马配好鞍”。在印刷业中,优秀的印刷单元还需要完善的配套组件,否则很难发挥印刷机“额定功率”。创造如此惊人的纪录,完善的配套软硬组件必不可少,例如:GOSS AUTOMATIC TRANSFER(高斯自动活件转换系统),DIAMOND COLOR NAVIGATOR(三菱色彩调整装置)等,这些色彩控制、活件转换系统等配件都是保证印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
观国内印刷业在印刷硬件设备配置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说与国际趋势齐头并进。但问题在于,我们购买了上好的机械,但缺少与之相协调的必要的系统组件,就像一个刚刚富裕起来的人买了崭新昂贵的西服而仍穿着破旧的袜子和衬衣,该状况导致国内印刷在国际上的差距。“我们的印刷设备一点也不落后,海德堡、曼罗兰的新型设备很多在中国”,一位印刷设备进出口代理商说,国内印企业主进口设备时,为了降低价格通常会选择“简装版”——未配备重要的计算机印刷控制系统,海德堡印刷机可选配墨量和套准控制、印版图像阅读、数据管理、色彩实时调整、双面喷粉、墨线自动油墨供应等系统,但很少有企业会主动配置。至于其他色彩控制和活件转换等高级组件由于价格较贵,配备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每年各类国际印刷品大赛,一直是各家印刷巨头比拼技术、工艺、设备的擂台,中国的获奖企业却鲜有作为。同样的设备,在德国人手中就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是国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印前、印后环节的低速也限制了印刷速度提高。由于版材价格、印刷品审核等因素,国内CTP技术未得到全面普及,在印刷任务定稿后,采用传统胶片大约要花2个小时才能上机印刷。这与自动活件转换组件10分钟之内换版换活相比差距令人慨叹。但如果没有配套的各个环节速度技术的支持,再快的换版其他环节跟不上又有什么用?还有就是市场,是否需要如此快的速度?就像一位印刷师傅说的:“到了业务的淡季,我们车间一天也就接两三件短版活,换那么快的版干嘛呀?再说刚换过版,慢速开机调整前规、拉规,水墨平衡、离合压就要半天的时间,版换得再快也是白搭啊!”
目前,国内印刷市场的价格战日趋激烈,单拼印刷速度很难在混战中立足,提供更多附加值的印刷服务才是市场竞争的最佳选择,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所以一方面高级技术的引进还有待于对经营方向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如果市场选择了高速度,就要将诸因素系统效地协调好,并选择好投入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