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紧紧围绕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世贸组织的有关基本原则,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了思考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 绿色壁垒 对策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近十年来国际社会讨论得比较热烈,也对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它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国际环境和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两件大事促成的: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3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完成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两者分别标志着环境保护事业和国际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达到了新的高度。
加入WTO,我们必须履行成员国的责任,包括WTO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规定。在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的过程中,如何适应WTO多边贸易体制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达成的协议,以及面对日益高涨的绿色需求,如何冲破西方发达国家日趋严格的环境技术壁垒,提高出口商品的环境竞争力,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出口环境能否真正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贸易与环境二者的关系
贸易与环境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环境是贸易的基础。无论是初级产品,中间产品,还是制成品;无论是产品贸易还是服务贸易、许可证贸易,都与环境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贸易也改变了环境。由于国际贸易的开展,加速了环境的破坏,环境状况趋于恶化,人类生存空间受到受到威胁。环保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生存权为代价的,是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首先应该明确,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贸易的目的是维护一个公开的、无歧视的和公正的多边贸易体制,但同时要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为繁荣的未来。
但是,由于贸易与环境具体目标的不同,造成双方价值取向的对立。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消除贸易障碍,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因此,它要求减少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实行权力的下放和分散化。与之相反,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防止市场的失败,其中包括自由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因此,它要求一定程度和形式的政府管制和干预,实行一定范围的权力集中。一般认为,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的,只要哪一方面得到了发展,都会对另一方面产生伤害。也即环境控制越严,就越会妨碍自由贸易,或者自由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就会越严重。
(二)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在实践中的冲突
关于贸易与环境关系的讨论至少持续了5年.其中充满了利益冲突,反映了不同成员的不同利益需要。在实践中,各方争论集中反映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可能对WTO的自由贸易宗旨产生负面影响,而自由贸易的发展将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曾有学者为此指出,若无法协调好环境保护与削减贸易壁垒两者之间的关系,国际社会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为推动贸易自由化所艰难积累的点滴努力将化为乌有。
首先,贸易的日益自由化与开放化使人们将眼光更多地投向贸易所得利润,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自由贸易掠夺战略资源,他们以各种方式取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造成这些国家境内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而且一味地追求贸易扩大、资金积累,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因此,众多学者呼吁应对GATT/WTO进行体制改革,修订其法律原则,使得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能共同、和谐地发展,而不致使自由贸易成为一种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其次,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贸易自由的障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前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曾在1991年北京举行的“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环境法研讨会”上对此质疑:“保护环境的一系列法律努力是否在无意中刨设了贸易保护主义呢?” 专断的歧视与暗藏的保护都是与自由贸易的主旨相悖的,但常常有些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单方面制订歧视待遇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立法,主要体现在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堡垒的产生上。它的隐蔽性和非关税性的表现形式使本已困难重重的贸易自由化之路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但问题一旦走向另一极端,同样难以解决,有人如此指责WTO,很多公司称环境保护是一种新的贸易堡垒,而世贸组织被它们所操纵,这大大打击了环境保护运动。
再次,环境标准的制订与统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各国的经济水平、历史条件、现实国情的不同,各国的环境标准也有差异,究竟由谁来制订关于环境污染的标准呢?是由各国政府各行其是,还是由国际社会通过协议来制订一个为大多数国家都能接受的标准,甚至有人担心,国际统一标准将可能成为最低标准的代名词,而由各国制订各自的环境标准,则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环境标准是影响商品环境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各国有权制订自己环境标准的前提下,不同的环境标准就如要素秉赋一样会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
简单而言,高环境标准国家的产品,其环境成本就高,价格就贵。这就会影响到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在美国与墨西哥金枪鱼一案中,美国通过其严格的环保标准对金枪鱼捕捞方式的限制使墨西哥捕鱼成本提高,墨西哥由此损失了在这一方面的比较优势。
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环境问题的挑战
(一)迅猛增长的对外贸易给我国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影响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上,由于资金和经验不足,管理不力,以及决策上的某些失误,在追求经济发展时没有充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一度造成盲目开发出口产品而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进口了有害废弃物而造成重大环境损失等情况。例如,1982年至1993年我国出口发菜799吨,创汇3126万美元,表面上似乎经济效益很高,但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触目惊心的。
据报道,由于盲目采挖发菜,二连浩特周围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沙化或严重沙化。又如,广东沿海的一些乡镇企业盲目进口大量有色金属废渣、旧汽车蓄电池等有毒废弃物,其再生过程已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通过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仅迫使发展中国家廉价出售自然资源,还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把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以及危害严重的危险废弃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污染行业的企业数和投资额有惊人的增长,例如,1991年污染较重产品的出口额达到200多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36%,其中高污染产品,如农药、染料、焦炭、皮革制品、印染产品、石棉及其制品、纸张、纸浆等的出口达7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