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包装工业称为“朝阳工业”,也有人称之为“永葆青春”的工业。“朝阳”也好,“青春”也好,都预示着有良好的前景。如此称谓足以让包装界的同仁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包装工业也将由此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从了解——误解——理解,我们对包装的认识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漫长过程。三十年前,我国的包装还是个盲区。那时除了粮食,没有足够的商品需要保存,本区域自给还不能自足,就无需运输,也无需保鲜;绳捆草扎是日用品的包装,木条箱、劣质纸箱属于*高档的包装,用于有限的出口产品上,还常常因为过分简陋或破损遭受退货或赔偿。对此,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曾亲自过问,1971年8月25日他对外贸部作出“做好包装工作”的批示,次年的4月9日再次指示“现在包装用纸箱的箱板纸,应该像样些,据说不像样。检查不合格的,不让它出口,就是要这样.”记得十几年前我到包装公司工作时,在一般人的眼里,包装还就是打打包。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了,“包装”的概念和作用逐渐被了解,于是乎饼干袋装了,啤酒用听了,药品不用纸袋分了,所有商品都被纸、塑料、玻璃、金属装起来了连人也可以通过“包装”出名了。
好像是应证了“物极必反”的老话。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环境保护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时间包装又成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而受到责难,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一提起环境污染,就提到满地的废纸、废塑料袋、“白色污染”,好像现在环境被破坏了,一切都是包装惹的祸。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又使包装业蒙受冤屈,假酒假烟假名牌都是因为有了包装的保护才得以大行其道。于是,包装业又四面楚歌,减少包装,甚至不要包装的呼声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