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属感、荣誉感
我们父母那一代,大家都会在一个工厂里干上一辈子,很有归属感,做事情大多也都比较留有余地。
社会上对蓝领还是比较尊重的,一名工人,靠技术吃饭,拥有一技之长,大家以技术高低排层次,一名技术高超的工人,高管对待都得客客气气。
但是现在全都是向钱看,社会对蓝领的尊重已经彻底消失,在很多人看来,工人只是一个干活的,没有出息的人才会去做工人,技术工人挣得那点钱已经彻底沦落为社会最低层,被人瞧不起,甚至歧视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90后的年轻人基本不乐意进工厂,所以印包技术工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人。
二: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大
印刷包装行业,无论你干什么技术岗位,干得多么出色,似乎都只能定格在车间一线,夏天炎热,一身臭汗,冬天寒冷,手脚僵硬。车间环境脏乱,整天面对一堆铜铁,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确实需要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而且,很多岗位加班严重,为了赶项目进度,常常几个月无休,部分岗位还要轮流上夜班,严重打乱作息时间,对生活和身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且东西越做要求越高,形位公差也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出了质量问题,甚至被罚去微薄的薪水,几个月都只有生活费。
三:狭隘的上升空间
印包工人的工作相对单调,发展前景非常有限。做技术的人,升职很难!你每天做技术其实是在和物品打交道,而不是在和人打交道,升职当领导,其本质是管人,你每天都不接触人,怎么升?你一旦在某个技术岗位成为行家里手,那么任何一个领导都不想让你走,因为你走了,就没有人干活了,所以在职务晋升方面也是没有前途。
中国很多制造业的企业都推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精心钻研技术的人往往得企业领导的赏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内耗向来是最严重的,很多“劳心者”都把心思放到“人玩人”之上,而没有放在“育人”的身上。
四:薪资被当下的其他行业碾压
随着当下金融、IT行业的兴起,曾经属高薪行业的制造业瞬间就被碾压,很多学工科的机械行业工程师也纷纷转行到IT行业,令人唏嘘不已。也难怪,在这个讲物质的年代,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每个月两三千人民币,一个印包工人是养不活一家三口的。
五:培训体系不完整
据说技校和职业中专的学生国家是有补贴的,每学期按人头一个学生补多少钱。
有些技术学校虽然挂了技校的牌子,但真正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设备设施几乎没有,所有能给家长参观展示的技术设备,就是一台临时从外地购买的旧模具机,再就是原学校保留下来的一个电脑教室。
专业的技术老师更是没有,学生的来源主要是靠当地考不起高中而又不想外出打工的,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学校为了养活几十个老师,就发动所有的老师到处去招生,招生广告上说的东西,你懂的!招到一个学生就发奖金,反正国家按人头补的钱更多。
这样的学校学生不能学到东西,确实不能怪老师也不能怪学校。我的理解就是,家长愿意花很大一部分钱,让那些考不上好高中而又不到打工年龄的学生有个地方呆着,不出去乱混不出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