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6月13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美国挑起对华经贸摩擦并不断制造事端,暴露出美国对自身问题的认识与反思不足,使得全球经济受到影响。美国挑起经贸摩擦的做法,是在牺牲全人类的利益来达成“美国优先”的自私意图。
美国贸易逆差源自自身经济结构,不应将责任转嫁给他国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由,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招致国际舆论多方批评。对此,多名专家指出,这暴露出美国对自身问题的认识与反思不足。
“美国挑起经贸摩擦,本质上是因为美国国内经济社会出现了地震一样的断层,他们急于借经贸摩擦转移国内矛盾。”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学界就有专家认为,美国政府为弥合社会断层采取了很多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政策,突破正常的金融运作基本原则,比如银行发放大量的次级住房贷款,由此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天美国在贸易问题上不按常理出牌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中美贸易争端的本质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美国是经济学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多的国家,但却总有一些让人惊讶的、完全无视经济学原理甚至常识的行为。“美国不要认为高关税能够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如果这么简单,那谁都可以这样做。但事实上,只有开放、竞争和市场化才能使国家繁荣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美国之所以会有贸易逆差,本质上源自其自身的高消费和低储蓄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导致美国本国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自然需要从其他国家购买产品,也就必然造成贸易逆差。“美国一些政客无视自身问题,并把责任转嫁给中国。但这些问题怪不到中国头上。”
针对美方屡屡用来攻击中国的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盗窃等不实指责,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市场经济下强制技术转让本身就是伪命题。他说,利弊权衡是企业来做,不存在所谓强迫技术转让。此外,后发者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潜力,也可能成为领先者,这是正常现象。“美国没必要一看到这种情况就认为是强制或盗窃。他们需要重新好好学习创新经济学。”
美国挑起经贸摩擦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同时伤害了世界,伤害了美国本身
“美方用野蛮的谈判方式处理两国间重大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李稻葵表示,美方犯了两个病:一个是“眼红病”;一个是“健忘病”。历史上,美国曾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混乱、失业人数大幅增长。“刚过了约90年,美国就忘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惨痛教训。如今,中美经贸关系可以说是全球经贸关系中最关键的一环,美国挑起对华经贸摩擦,实际上更会破坏全球生产价值链,可能引发比当年更严重的后果。”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认为,美国错误地挑起对华经贸摩擦,非常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中美经贸摩擦最大的受害者,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而是全世界。经过多年全球化浪潮形成的细致、深入的国际分工体系,将因为经贸摩擦被彻底打乱,全球经济将受到巨大影响。美国挑起对华经贸摩擦的做法,是在牺牲全人类的利益来达成“美国优先”的自私意图。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大量关税将伤害世界各国的利益,美国本土的企业也将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必然会导致美国的商品价格上涨,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认为,美国挑起经贸摩擦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同时伤害了世界,伤害了美国本身。
“中美两国建交时,双边货物贸易只有25亿美元,去年双边货物贸易达到6335亿美元,增长252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这样一个大的井喷式的增长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美国总说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中美是互利共赢的。
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把美国变成一个“自我击败的霸权”
多名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经济的韧性不容低估,针对中美经贸摩擦,中国不愿打,也不怕打。中国支持开放、合作的胸怀也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吴晓求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发酵至今,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是没有底线的,中国应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中国具备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不要低估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中国应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时要更加注重支持企业的发展,给企业稳定的预期和充分的积极性,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并建立起丰富的、多样化的政策工具箱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变数。”
“中美两国归根结底要回到合作的道路上,合作是双方的唯一正确选择。”阮宗泽表示,美国有一部分力量试图把中美分割开来,这违背了历史潮流,违背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这场经贸摩擦也让世界上很多国家非常焦虑,他们希望看到中美能有稳定的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国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同,但是如今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在部分美国学者看来,很可能把美国变成一个‘自我击败的霸权’。”(记者屈信明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