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我国快递业务量从2006年的10亿件增长至2017年的400.6亿件。快递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递废弃物。
与此同时,“共享经济”这个新兴经济模式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实践证明,“共享+”的模式可以将供需双方进行快速匹配,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快递+共享”是否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呢?
“共享快递包装”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共享快递包装”的重复使用,可以减少一次性包装物的使用,避免产生过多包装废弃物,实现绿色环保。以苏宁为例,一个共享快递盒的成本是25元,使用寿命预计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仅为0.025元。共享快递盒的循环重复次数越多,使用成本也越低。
多家企业试水,逆向流转是成败关键
对于电商快递企业而言,快件是从电商到消费者。如何从消费者一端实现“共享快递包装”的逆向流转,提高其回收率,是直接影响共享快递盒重复使用率的重要因素。为此,苏宁物流、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在“共享快递包装”的逆向流转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苏宁物流可以实现入仓、分拣、包装、配送、回收的全过程循环,回收方式除通过消费者当面签收后由快递员带回外,还采用了在社区、写字楼和商圈的自提柜旁设置共享快递盒回收站,开启了共享快递盒自提柜代收模式。苏宁物流还探索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共享快递盒回收车,减少丢失率的同时提高物流履行效率。
菜鸟网络在包装的循环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据菜鸟绿色包装技术人员介绍,在B2C模式中,他们与厦门市政府在构建“绿色物流城市”方面进行了落地配合作,采用“循环盒+生物基塑料袋”的包装方式,对于不能当面签收的快递,将快递内件留给消费者,循环盒由快递员带回。
除了采用自主回收、自建循环回收系统,实现青流循环箱逆向流转外,京东物流还采用了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在上海市静安区进行试点研究。回收中由业务员将消费者的箱子收回到站点,再由第三方从站点将箱子回收至京东仓库,除了可以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还可以节省逆向物流成本。
不过,在整个快递物流行业实现“共享快递包装”的全面推广还存在很大挑战:一方面,不论是快递物流企业自主构建循环回收系统,还是采取外包给第三方的回收模式,“共享快递包装”的应用还仅限于自营快递物流体系。
对于加盟制快递物流企业而言,物料的使用与回收以加盟企业为主,导致“共享快递包装”在加盟制快递物流体系内实现有效的回收和流转较为困难。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共享快递包装”的共享还停留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行业共享。
共享模式畅想,全社会参与是大前提
“共享快递包装”作为一种绿色包装,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在快递物流领域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是摆在市场各主体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笔者通过研究,对“共享快递包装”的推广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搭建快递物流行业的“滴滴”平台。滴滴通过提供一个专业用车平台接入社会车辆,从而形成一种服务新生态。如果在快递物流行业构建类似于“滴滴”的运营平台,接入“共享快递包装”这种社会化产品,实现对不同企业之间共享快递盒的统一管理和运营,可以合理优化社会资源,提高快递物流行业包装物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快递物流领域的“滴滴”运营平台还可以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共享快递包装”统一跟踪和追溯,有助于实现统一回收、处理和再次使用,并减少共享“共享快递包装”丢失率。
二是构建逆向物流标准体系。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与核心。目前,企业对逆向物流的运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导致大量物资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众所周知,标准化是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尽快在快递物流领域开展逆向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研究。
“共享快递包装”是实现逆向物流的实物载体,为将来实现资源信息互通共享、提高运输转运效率等打好基础,需要对其规格、尺寸、质量等产品性能进行标准化。
三是全面推广,使“共享快递包装”共享到位。“共享快递包装”的全面推行,工程量浩大,具体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国家层面而言,在对绿色物流、绿色包装顶层设计进行不断优化的同时,还需配套一定的惩罚和鼓励措施,对在“共享快递包装”应用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对于企业而言,“共享快递包装”的推广需要快递物流企业的全面协同。
行业内有能力的企业应积极参与推广示范项目,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模式,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而消费者是否配合是影响逆向物流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参与逆向物流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激励才能逐步换取消费者对于“共享快递包装”的认同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共享快递包装”的全面推广需要高度重视,但不能急于求成。目前的重要工作是营造市场环境,并加以科学引导,使“共享快递包装”在全社会的应用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