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近年来,印刷业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行业企业资本意识觉醒,资本化进程加速。突出表现为,主动寻求上市或以其他形式对接资本市场的印刷企业越来越多。
2016年下半年,以爱司凯、吉宏股份两家企业先后敲钟挂牌为起点,印刷产业链企业迎来了一波上市小高潮。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先后有7家产业链企业登陆上交所或深交所。除上述两家企业外,还有业内龙头企业裕同科技,细分市场领先企业环球印务,以及新宏泽、永吉股份、创新股份3家烟包印刷企业。进入2017年以后,印刷产业链企业闯关IPO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有4家企业成功实现挂牌上市。
在约一年半的时间里,新增11家印刷业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绝无仅有。这充分表明,国内印刷企业的资本意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2017年上市印刷企业概述
与2016年的7家印刷产业链企业集中在下半年挂牌不同,2017年虽然只有4家企业实现IPO,但上市时间却相对分散,贯穿全年。他们分别是:于1月24日上市的集友股份,于8月9日上市的澄天伟业,于9月19日上市的创源文化,以及于10月16日上市的翔港科技。其中,集友股份、翔港科技在上交所主板挂牌,澄天伟业、创源文化则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
这4家企业分别来自于安徽安庆、广东深圳、浙江宁波和上海,主营业务各有特色。集友股份的主要产品是烟用接装纸,从大的范畴而言,可以归类为烟包领域;澄天伟业主要从事智能卡卡基制造和封装;创源文化是一家外向型企业,主要产品是笔记本、计划本、便签本、贺卡、礼品包装袋等;翔港科技则是一家以纸盒、标签、手提袋等产品为特色的包装印刷企业。
4家企业中,除了翔港科技,其他3家企业的产品在印刷业都算不上主流。因此,不仅业内人士对其行业属性认识模糊,有两家企业在行业归属上也没有将自己定位于印刷业。其中,澄天伟业认为自己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创源文化则认为自己属于“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这恰恰表明了产业边界的模糊性。
从成立到上市的时间来看,成立于1998年9月的集友股份用时最长,超过18年;其次是成立于2001年6月的创源文化,用时16年零3个月;澄天伟业、翔港科技均成立于2006年8月,又分别于2017年8月、10月上市,用时11年多。
从首次预披露到正式挂牌的时间来看,集友股份用时最短,只有7个月零7天。即使在2017年所有实现IPO的企业中,这样的效率也十分少见。这主要是由于集友股份所在的安庆市太湖县属于国家级贫苦县,受益于证监会推出的“证券扶贫”政策,其IPO申请可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2017年上市的4家企业,募集资金规模都不算很大。其中,除了创源文化募集资金净额达到3.65亿元,集友股份、澄天伟业、翔港科技均为2亿多元,分别为2.28亿元、2.14亿元、2.02亿元。募集资金的多少,与上市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2016年上市的业界大佬裕同科技,募集资金净额便达到13.89亿元;同年上市、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烟包印刷企业创新股份,募集资金净额也达到7.48亿元。
4家上市企业综合实力一览
一家企业能否如愿上市,其资产实力、营收规模、盈利水平、成长性是否达标,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17年上市的4家印刷企业,综合实力怎么样?
从资产情况来看。整体而言,截至2016年底,4家企业的资产总额均超过3亿元,在业内都算是体量可观。其中,创源文化资产总额达到4.72亿元,位居第一;翔港科技为4.50亿元,位居第二;澄天伟业为3.55亿元,位居第三;集友股份为3.23亿元,位居第四。
从股东权益(净资产)来看,澄天伟业、翔港科技较为接近,分别为2.68亿元、2.58亿元,分居第一、二位;集友股份为2.03亿元,位居第三;创源文化为1.90亿元,位居第四。相对而言,创源文化的资产负债率要明显高于其他3家企业。
从销售规模来看,4家企业中,创源文化体量最大,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6.54亿元,即使在整个印刷业都算得上是大型企业;翔港科技、澄天伟业差距不大,分别为2.85亿元、2.64亿元,在业内算是中型企业;集友股份则只有1.87亿元,在上市公司中只能算是“轻量级”企业。
上市前的3个完整年度,4家企业基本上都保持了营收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只有澄天伟业在2015年同比出现小幅下滑。2016年与2014年相比,集友股份的营收增长了38.71%,创源文化增长了33.94%,翔港科技增长了18.20%,而澄天伟业则只增长了1.53%。
从最近年度的盈利能力来看,创源文化表现最佳,2016年净利润达到7458.65万元;集友股份位居第二,净利润为5280.38万元;翔港科技位居第三,为4527.14万元;澄天伟业则位居第四,为4257.77万元。
从整体上看,4家企业的盈利能力都非常好。体现在毛利率方面,集友股份一马当先,2016年综合毛利率达到惊人的51.74%,再次体现了烟包印刷企业的盈利优势;创源文化、澄天伟业近乎持平,分别为32.87%、32.86%;翔港科技虽最低,但也达到29.21%。
2014年—2016年,4家上市企业中,有3家企业的净利润实现了持续增长。2016年与2014年相比,创源文化增幅最大,达到167.94%;澄天伟业次之,增幅达到64.11%;集友股份则增长了34.68%。其中,创源文化的净利润之所以实现超常规增长,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推出部分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二是其位于安徽的生产基地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三是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
翔港科技的净利润出现了一定波动,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17.02%,少赚了近900万元;2016年比2015年增长了6.05%,但仍比2014年低了12.00%。由此看来,闯关IPO虽然对企业的成长性有一定要求,但也并非完全不会出现波动。
产业变局加压印刷企业资本化
印刷企业之所以会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出现一波上市高潮,一方面得益于整个证券市场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和IPO审核的提速,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在产业转型调整期,印刷企业资本意识的快速觉醒。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印刷业经历了一轮长达30余年的高速增长,印刷总产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百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5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印刷企业都分享到了市场增长的“红利”。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换挡减速,我国印刷总产值的同比增速逐年下滑。自2012年首度跌破10%后,逐年回落,到2016年已经降至2.7%,增长空间不断缩小。部分细分市场,甚至已经率先完成了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产业整合势在必行。从近年来印刷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产业分化、整合信号日趋强烈。这就对印刷业的资本化水平提出了要求。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的产业整合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从当前印刷业整合程度最高的烟包领域来看,资本化与产业整合相互推动、密不可分。
迄今为止,烟包领域为印刷业贡献了1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位居各细分市场之首。2004年,大型烟包印刷企业澳科控股的前身伟诚控股在港交所上市,随后便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奠定了在烟包领域的领先位置。而劲嘉股份、东风股份上市之后,如法炮制,均收购了多家企业,与澳科控股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三家大型企业的资本化,加速了烟包市场的整合。同时,随着近年来烟草行业的快速整合和产销量的下滑,烟包印刷企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增长和整合的压力,这又反过来推动了烟包印刷企业的资本化进程。因为在一个趋于整合的市场中,如果不想沦为大佬的“猎物”,便只能想方设法做强自己。在近一年半时间上市的11家印刷企业中,烟包企业就有4家,分别是:新宏泽、永吉股份、创新股份、集友股份。
目前看来,部分上市印刷企业在既有业务领域渐趋饱和的情况下,为继续保持增长,还借助资本的力量,将整合的目标瞄准了其他细分市场。比如,以烟包为主业的劲嘉股份和以消费电子产品包装为主业的裕同科技,近期均在酒包装领域展开布局。随着市场整合的趋势向更多细分领域蔓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感受到融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化的重要性。
实际上,除了已经上市的4家企业,2017年还有多家企业预披露了招股书,处于IPO排队待审过程中。比如,艾录股份、新巨丰、铭丰包装、万达杰等。让人遗憾的是,2018年率先过会的两家印刷企业天元集团、龙利得双双被否,给印刷企业的资本化进程带来了一些波折。但可以确信的是,印刷企业加速融入资本市场的大趋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作者单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