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日前,在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因仿冒双汇包装装潢,涉嫌不正当竞争,超过5万箱金锣火腿肠被当地工商部门要求下架,金锣旗下“王中王”“泡面伴侣”等13种产品涉案。对金锣而言,其产品遭遇下架并非首次,早在今年5月,其“新马克王”和“波罗米亚”两款火腿肠就曾因包装抄袭双汇“马可波罗”火腿肠而被责令下架。
双汇、金锣同属中国肉制品市场领军企业,理当爱惜羽毛,但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在涉案产品中,双汇“马可波罗”火腿肠进入市场销售要比金锣“新马克王”和“波罗米亚”早近20年。而金锣这两种产品品牌名称由分拆双汇“马可波罗”而来,其有“傍大腕”“搭便车”之嫌。
纵观这些年,在火腿市场,双汇一路领跑,金锣步步紧跟。双汇刚推出“Q趣”“台式烤香肠”“椰果烤香肠”等品牌,金锣便有“Q香”“台式小烤肠”“椰果小烤肠”上市,可谓是亦步亦趋。相关专业机构的市场调查显示,上述产品外包装高度相似,遮上字,九成顾客会把双汇与金锣产品看错搞混。试问,如果不遮上字,又当如何?实际上,即便消费者能分清“Q趣”与“Q香”,也极有可能误以为二者系双汇系列品牌。试问读者如何分出彼此?
法律上的是非曲直,或许尚待有司定谳。但企业形象、品牌格调的抄袭,消费者心里或许已有分晓。遗憾的是,在国内消费品市场上,类似纠纷从未间断。伊利“QQ星”诉蒙牛“未来星”,“白记粉丝”战“白象方便面”,市场上“刀光剑影”,巨头“斗法”似成行业繁荣的标配。热闹之余,引人深思。纷争背后无赢家,旷日持久的官司,耗费的是公私资源,挑战的是市场底线,影响的是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和信心。行业领军企业尚且如此“拎不清”,又怎能寄望于中小企业循规蹈矩?
但何以会形成如此尴尬的局面?据报道,双汇早在2016年年初就已发现金锣产品包装装潢涉嫌仿冒,但直到今年5月才诉诸法律。而对于为何拖延时间起诉,双汇相关负责人反而推脱于国内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在笔者看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法律上缺乏依据,而是在于企业自身。
相关案例表明,企业容忍、迁就、姑息甚至放纵侵权、假冒乃至仿冒行为是市场上侵权乱象频出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双汇一发现侵权苗头就及时与金锣交涉,进而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查处,或者诉诸法院维权,涉嫌仿冒的产品就不会大量流向市场。这样,双汇就可少受侵权之害,放手培育品牌、深耕市场,消费者亦能免去混淆误认之苦,而金锣也能及早回头,不至于遭遇5万箱火腿肠下架的尴尬。而且金锣一旦最终败诉,会导致形象受损、声誉下降,更遑论不得不承担的高额损害赔偿。真成如此残局,金锣固然咎由自取,双汇长期放任,也难辞其咎。
马云曾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公开信:“我们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零容忍,这是和人性的贪婪作斗争,我们现在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容忍姑息任何偷窃行为。”他的言辞何其铿锵,态度何等坚决。如果所有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上,都能做到如此理直气壮,全行业全环节“零容忍”,非法仿冒、抄袭的行为则将无所遁形,气正风清的市场竞争秩序也就愿景可期。
(作者彭学龙谢晶,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