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市场分析 » 正文

快递包装如何开启绿色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编:羽佳   浏览次数:2062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核心提示:如何减少快递包装垃圾污染?今年以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就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问题展开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建议在垃圾分类制度、共管协商机制、地方标准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给快递包装一个绿色的归宿。

【中国包装网讯】今天,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我国的快递业务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然而,这个行业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产生了惊人的快递包装垃圾。仅以包装用的胶带为例,2015年快递业用胶带超过169亿米,可绕地球赤道420多圈。

如何减少快递包装垃圾污染?今年以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就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问题展开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建议在垃圾分类制度、共管协商机制、地方标准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给快递包装一个绿色的归宿。

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讨论该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表示,快递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合力推动快递包装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市人大常委会也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为减少快递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现状:深圳一年人均产生快递包装垃圾20公斤

我国快递包装垃圾污染有多严重?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近207亿件,编织袋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封套31.05亿个,包装箱99.22亿个,内部填充物29.77亿个,胶带169.85亿米,相比2014年同比增长均超过45%。而这个数字目前仍在高速增长中。

凭借着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市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尤为发达,使快递业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2016年,深圳快递业务量实现20.5亿件,同比增长45.9%,居全国第三。2016年全年发出快递业务量比2011年翻了12倍,日均560万件,人均发出快件172件。20171-5月,深圳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25亿件,同比增长26.21%。据有关方面估计,如果粗略按每件快件使用0.2公斤的包装材料来计算,深圳每年收入12.08亿件快件,共可产生24.16万吨、人均产生20.29公斤快递包装垃圾。

问题一:过度包装严重 循环利用率低

明明只是几小瓶护肤品,快递包裹却是一个五花大绑的中型纸箱,里面满是塑料气泡垫、空气囊。在生活中,市民常常接到这样的快递。

调查报告显示,快递包装废弃物已占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近40%。除了快递业务量增长快以外,过度包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要给快递物品“穿上”层层的“保护罩”呢?不少商家表示,从产品安全方面考虑,简单单薄的包装容易在运输过程中颠簸毁损。而且,包装过于简单会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有些买家会因物品包装不牢固而拒收或不给店家好评。

快递的回收也是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价格比较高,部分快递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不仅不可回收,更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快递包装循环使用周期短,回收工作量大,利润薄,成本高,往往回收成本大于新购置材料的成本,回收利用率低。据有关方面估计,我国目前快递包装废弃物总体回收率不足10%,其中纸箱回收率不到20%,填充物和胶带回收率接近为零。

问题二:快递包装缺乏国家强制性标准

根据调研,目前我国关于快递包装的系统性规范几近空白。现今使用的快递封装用品标准、快递运单标准、快递电子运单标准作为推荐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执行有难度,对市场主体未能形成有效约束,在绿色发展方面尚未收到明显效果。同时,市面上各家快递企业使用的快递包装设计各自为政,材质、规格都不尽相同,难以通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快递包装的循环使用。

前不久,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着眼于规范快递业管理及保障快递安全,关于快递包装仅仅规定了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尚未就快递包装废弃物作出规定。

建议一:将快递包装纳入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如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报告指出,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既涵盖了包装物料生产商、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主体,也关联着千千万万的消费者,不可能仅凭借着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行业的努力就能实现,而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以深圳为例,我市占快递业务量四分之三的异地快递,深圳地方政策和立法无法有效覆盖。

虽然地方在包装材料的生产、使用环节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并不意味着地方无所作为,重点可以在快递包装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环节下功夫。

报告建议,尽快启动垃圾分类立法,将快递包装纳入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中。应尽快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立法的手段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从以往的鼓励为主转变为全面强制,并研究在条例中对快递包装垃圾的使用、回收作出规定。

建议二:出台快递包装的“深圳标准”

报告认为,推进快递绿色包装仅靠邮政主管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改、经信、交通、人居、城管等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应当从全局引导,明确牵头部门,加强部门联动,促进共管共治。同时,加强包装材料日常监管,探索将绿色包装等环保指标纳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报告建议,结合深圳“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示范”创建工作,将快递包装深圳标准的建设提上日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和行业自律的功能,加快组织制定深圳快递包装地方技术规范,打造引领性、创新性的深圳标准,从而优化市场规范,力争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建议三:出台专项资金调动企业积极性

据了解,当前市面上可降解、可再生的新型快递包装材料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市场化程度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绿色材料的成本比普通材质要高。绿色发展是企业在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一种博弈。很多企业对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热情,但如果企业投入的积极性得不到支持和补偿,就难以持续。

报告建议,为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应当重视研究出台资金扶持政策,对生产、研发、使用环保包装材料的各个环节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从事包装回收、生产、使用再生资源的行业予以倾斜。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快递包装绿色化研发机构予以资金补助,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可循环使用和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第二,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绿色包装”资金扶持项目,对快递企业实施绿色发展具体行为或措施予以补贴。第三,结合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推行,在有条件的社区、商区、校区设立绿色回收点,满足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需求。第四,设立绿色回收基金,用经济手段鼓励快递员送件后即时回收包装,以奖金、代用券、积分以及类似的方式鼓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回收。

建议四:快递包装“绿”起来离不开消费者支持

报告建议,政府要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倡导树立包装低碳化理念,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自觉减少不必要的快递采购服务,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自觉配合快递企业的回收行为,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同时,在高校或年轻人较多的社区开展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提供实践基础,积累经验。通过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全市范围。

他山之石

德国:立法强制回收

德国是第一个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专项法规的国家,于1991年和1997年先后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在源头控制上实行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在循环利用上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并在包装废弃物领域引入“生产者责任制”,坚持污染者负担原则,将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责任落实到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实体中。

美国:回收包装企业可减税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

日本:强制分类实现再循环

日本致力于回收体系的建设,鼓励在境内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费者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由政府负责收集并运输至专门的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再制造处理。同时,日本还规定包装容器内空位不得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产品出售价格的15%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标签: 快递包装 本站关键词: 快递包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耗费10年,斥资2.8万亿!为奥运会押上家底的日本,还是难逃一劫 2020年后千万吨箱板瓦楞纸新产能或大批被取消、转移
2018年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包装纸行业集中度较低 人员“就业难“遇企业“招工难“ 矛盾如何化解?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