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胶印机卖不动了,是设备厂商和印刷企业普遍的一种感受,无论国际厂商还是国内厂商,似乎胶印机销量的下滑,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这是错觉,抑或是事实如此呢?
数据观察
我们以进口单张纸胶印机作为观察数据:
2002年,单张纸胶印机进口额3.4亿美元;此后一路攀升,2007年达至7.3亿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进口额开始下降,到2009年不足6亿美元。但2010年由于各种因素的促动,进口大涨,当年增至9.7亿美元,年度增幅超过60%,次年更是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历史高点。但进口额的狂飙也在2011年戛然而止,此后进入连绵下降区间,2015年进口额5.6亿美元,仅是2011年的55%。
从数据来看,胶印机确实有些卖不动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胶印巨头就过得差。近期,一些胶印巨头们也披露了自己2016年的成绩单,看看各位过得是否还好?
海德堡数字化战略转型实现强势增长
据海德堡公布,2016/17财年(其财年都是截止到每年3月底)的销售额刚刚突破25亿欧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79亿欧元,税后净利润为3600万欧元。
从销售额等数据来看,海德堡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也证明了海德堡初步转型成功,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海德堡的转型决心。海德堡发布了“全面数字化”战略,明确海德堡将在未来几年以技术领先优势、数字化转型和卓越运营为战略重点,从而实现海德堡业务规模的强势增长。
海德堡方面表示,通过几大战略重点举措,集团销售目标将增加至30亿欧元,进一步大幅度增强盈利能力,将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从2.5亿欧元增加到3亿欧元,使税后净利润超过1亿欧元。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印刷市场增速放缓,印刷企业对于新增印刷设备的需求也随之缩水,因此胶印机销量大不如前了。但是,当前整个印刷行业都处于转型变革期,需求依然是有的,只是不在于胶印机。身为胶印巨头的海德堡对行业依然保持乐观,通过数字化转型,避免了自身业绩的下滑,也发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高宝营业收入增长,包装印刷、数字印刷市场份额增长
高宝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11.67亿欧元,较同期增长14%。
高宝在公布的财报中指出,在全球经济面临持续的挑战的情况下,高宝订单总额仍旧打破记录,达到11.497亿欧元,仅略低于前一年11.827亿欧元的数据。2016年年末,订单储备达5.575亿欧元,相比于2015年的5.749亿欧元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营业收入结构持续转型,有利于未来市场扩展,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1.671亿欧元,相比2015年的10.251亿欧元,增长13.9%。在欧洲其余区域增长驱动下,北美、拉丁美洲及非洲出口占比达到85.5%,略高于前一年的高水平比例。因中国经济疲软,亚洲/太平洋地区业务受到影响。
与海德堡一样,虽然胶印市场不振,高宝通过其他业务的增长实现了业绩的提升。
高宝集团期望与惠普集团在瓦楞包装领域和其自有的RotaJET系列机器方面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推动数字印刷业务的发展;其订单总额增长28%,达到1.508亿欧元,营业收入增长59%,达到1.565亿欧元。
除了数字印刷业务增长,高宝的包装印刷也得到了大幅增长,在包装印刷解决方案的良好绩效推动下,订单总额已从4.777亿欧元增长至4.914亿欧元。
此外,高宝集团在防伪印刷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80%,成功维持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经营收入从前一年的4.229亿欧元增长至4.72亿欧元,增长11.6%。与此同时,这项利润从2015年的2770万欧元增长至4280万欧元。
从高宝的业绩可以看到印刷市场的发展趋势,胶印市场因为发展多年,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各家印刷厂传统业务也保持稳定,对于胶印机的更新换代自然也不热衷了,一台机器再开几年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新增领域,印刷企业还是有需求的,比如数字印刷,从近两年的几大展会可见一斑;再比如包装印刷领域,这也是业界喊了很多次的。
无论是海德堡还是高宝都已经瞄准了这两个市场,可见包装印刷和数字印刷领域依然大有可为。
曼罗兰并购五年,连续保持盈利
在兰利控股发布的2016年度财报中显示,集团公司总已达到9.009亿欧元,税前利润为1.227亿欧元,其中曼罗兰营业收入超过了3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也是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加入兰利控股有限公司的第5年,并且连续五年实现盈利。
这家德国印刷机制造商是集团中收入最大、员工人数最多的业务部门,在全球拥有大约40家子公司。在归属兰利公司之后,该公司安装了大约500台ROLAND印刷机,保持全球数千台的安装基数,申请了169项专利。
对此,曼罗兰大中华区董事长贺文先生特别指出:“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包装印刷领域,我们的公司一直是健康、稳步的发展着,零负债,高利润率,并且曼罗兰在传统胶印行业里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主推机型700 Evolution自2015年年中至今,在中国已售出几十台。其中,今年1-2月售出15台。”
相比之下,曼罗兰则有些不同于另外两家印机巨头,曼罗兰通过对原有业务的再深耕,实现了不错的发展,曼罗兰认为,越是经济和发展形势的不景气,越应该集中力量做好自己客户的服务工作,与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一起度过难关。在印刷市场,特别是胶印市场日益萎缩的大背景下,曼罗兰通过更加专注于市场开拓和服务,实现了连续盈利。这一点值得所有厂商们借鉴学习。
看过以上三家胶印巨头的做法,您有什么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