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媒体的介入是件方便书画家与购买者双方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市场需要对货物进行美化包装,以增加或曰形成卖点,可以说媒体就是本着“能卖出”为出发点,故此大都将优点扩大化,将缺点隐藏。为此就给购买者制造了一些辨别书画家及其书画的谜团。
在书画市场上人们象在一般的商场上买东西一样都希望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产品的情况呢?一般来说,除了听他人介绍,只有通过产品说明书一类的宣传材料。书画市场与普通的商品市场大体相同,只是表现的更加活泼多样,有时还显得令行外人迷惑。可以说书画对于一般人是高格调的文化品,不像普通商品那样容易介入。因为了解书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所以它的门槛比较高,不容易了解,这样就必须听别人的介绍。在中国虽然有庞大的生产书画的队伍,高中低层次的书画家每日都在生产着书画;在中国有庞大的书画购买者,对于不同档次的书画都有需求,但却因为没有一个通畅的市场使二者衔接,从而书画交易处于滞销的状态。其中很多书画家都希望书画市场能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一些媒体一方面看到了书画家想宣传自己进入市场,一方面看到了需要者缺乏书画家介绍的商机,于是就积极地操持起这方面的业务。任何东西一旦进入市场伴随着买卖,欺诈也就应运而生了。书画本来属于高雅的艺术,但当它和买卖挂结后,在缺少监督机制时就必然沾染上欺诈与谎言。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说书画确实是高深的艺术品,媒体本身在此方面的造诣浅薄也是导致他们胡乱宣传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在现实书画交易中,任何拍卖公司都不能保证所拍卖的书画非伪性。也就是说当发生真伪争论书画拍卖事件时,拍卖公司是不负责任的,责任由卖家负责。从此也可看到的是,书画的鉴定真伪确实是个难事。我们这里说的是当代的书画家,他们基本不存在真伪问题。那么刨除真伪难辨的当代书画家,存在的主要是档次问题。市场上怎样看待他们的档次呢?许多时候,尤其是对于许多外行来说,并不取决于他们书画的实际水平,主要的还在于媒体的吹捧。这是因为大多数外行都相信一些宣传材料,尤其是相信国家级别的媒体的宣传。为此国家文化部下面才挂靠了诸多的与书画有关系的私人性质的与书画有关的交易组织。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他们的成名与否主要的应当是看其业务上的成就,根据成就,即书画水平的高低,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同。但实际却并非如此。为什么呢?这里就与他在现实社会中的名气大小有关。名气大小如何取得?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我国是个官本位的过度,官办的书画协会影响最大,内中就牵连到价位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社会中就是根据他们的职位定价的。媒体在对这些人宣传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将职务与艺术水平联系在一起,职务在抢眼的宣传中,目的却在于宣传艺术水平。我们知道造成名人效应的最佳方法就是频频出镜,而职务就正是保证媒体宣传频率的硬性条件。为此许多人才会不知廉耻的争夺书画协会的各种虚实职务。这个问题我们不作过多探讨,原因在官本位不解决情况下这个问题就必然存在。为此这里我们就刨除这个已定的问题。除此之外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与书画家的价位关联的尚有由国家书画文化单位组织的各种名目的书画比赛,及一些拍卖活动。比赛其实很难决定高低,这无非要涉及到比赛后面的人际关系或走后门内容了。况且艺术品的比较确实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比赛难说,那么,拍卖就可以反映书画家的真实价值了吗?也难说!因为操控拍卖市场抬高某些书画家的现象确实存在过。不过这种情况也属于少数。以上我们排除了几种左右书画家价位的情况。那么就剩下即非官位又非拍卖的大多数平常书画家了。
在大多数普通画家中寻找媒体进行自我包装的并不在少数。通过媒体扩大知名度是其目的。在当今媒体的选宣传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人们通常是相信官媒的,觉得官媒一定会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的胡捧,将黑说成白。不错,官媒在主观上肯定不会有意的砸自己的牌子,将非说成是。但我们前面说过书画的水平辨别并不那么容易,对于媒体的人来说也是如此的。有人说,媒体的从业者学历都不低,但学历再高,如果入书画门不长,缺少专业的培训的话,一样是外行。外行只能看热闹不能识门道。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在面对书画家的作品时只能听,不能自己辨析水平的优劣高低。请问,能有几个书画家花钱不说自己的优点而披露瑕疵呢?一般来说书画家在媒体上进行自我作品宣传时要找一位或几位书画方面的笔杆子来进行”评价”一番。不给润笔费也要请顿大餐吧?笔杆子们对于这种请托的目的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要好话说尽的。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