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
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
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
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
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
等大量笔名与自号。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私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
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
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
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
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
等相过从。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
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
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
;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
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
《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
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
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
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
制行世。
齐白石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
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
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
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
;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
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
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
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
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全、湘
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
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
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
京、江西、广东、广西。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
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1917年二进北京,
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始行变法。1926年任教
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
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1952年聘
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
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3年中央文化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
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
、《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生平简介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
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
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
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
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
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
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
、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
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
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
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不少“千古
绝唱”的“好文章”。
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
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
第四。
—————————————————————————————————
——————————
生活中的两三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
齐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 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
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
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
”,后书“铁吾将军” , 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
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 浑身何处有
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
,并在门口 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
必亲驾到门,从来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悲翠
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 石却一反常态, 不
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悲翠 者必画鱼,
余独画虾,虾不浮,悲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 汉奸
与日中人比作裴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其实,白石老人在他83岁,胡宝珠(去世时42岁)夫人难产去世前,他的性爱
生活非常单纯,而且和他的婚姻生活是一致的。齐白石一生只结过两次婚,第一
次是12岁时经过“拜堂”仪式而娶进一位童养媳,19岁时“圆房”,这是他的元
配夫人陈春君,后来,白石57岁的时候,为了艺事发展,离家迁寓北京,陈春君
留守湖南老家,不能随待,遂为他物色到“副室”胡宝珠,服侍他在京生活;如
此过了23年。白石80岁的时候,元配夫人陈春君去世,次年,白石决定“立胡宝
珠为继室”。
宝珠夫人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不耐孤寂,有意续弦,朋友为他
介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的夏文珠,老人一见十分满意,决定结婚,却遭到
儿女们的强烈反对,老人无奈,只好和夏文珠协商,以护士名义留下来,做一位
“有实无名”的白石夫人。夏文珠到齐家的时候,大约四十四五岁,身材高挑,面
容姣好,又有文化,极得老人宠爱。仍在台湾定居的白石老人女儿齐良怜描述:“
介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的夏文珠,老人一见十分满意,决定结婚,却遭到
儿女们的强烈反对,老人无奈,只好和夏文珠协商,以护士名义留下来,做一位
“有实无名”的白石夫人。夏文珠到齐家的时候,大约四十四五岁,身材高挑,面
容姣好,又有文化,极得老人宠爱。仍在台湾定居的白石老人女儿齐良怜描述:“
……不出我们所料,她看出父亲喜欢她,慢慢的竟左右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从此
对我们子女儿媳的印象,渐渐凭她的观感而转变,门客买画的否诺,也都由她做
了主张,还需按每尺画的润例加收一成归她所有。我父亲对她,真可说是言听计
从,我们都因看在父亲的份上,不好说什么,只是一家人的生活受了这个影响而
涣散了……”夏文珠持宠而娇,时常对老人发小脾气闹别扭,一次夏文珠闹别扭
后回了娘家,老人叫良怜陪他到北京前门外夏家去找夏文珠,夏文珠的母亲来应
门,据齐良怜说:“夏母比白石老人还年轻许多,但白石老人见到夏母后,马上
在她面前跪下,说:‘请让文珠回到我身边来吧!’”齐良怜见状眼泪马上流了
下来。夏文珠进到齐家七年之后,大约在1951年春,有一天,夏文珠和老人闹了
别扭负气出走了,老人起初并未在意,可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夏文珠竟然
没有回来。
要说道齐白石有几个老婆,夏文珠离去后,经过好一番折腾,同乡介绍一位
伍德萱女士继任,据张次溪说,伍德萱原藉江苏武进,她的父亲一向在湖南做事,
她是在长沙长大的,和白石老人有点世交,伍女士文学很有些根底,他用了聘书,
伍德萱女士继任,据张次溪说,伍德萱原藉江苏武进,她的父亲一向在湖南做事,
她是在长沙长大的,和白石老人有点世交,伍女士文学很有些根底,他用了聘书,
聘她为秘书,还给取了个别名,叫做伍影,这位伍女士究竟是单纯的护士,还是
如同夏文珠一样,以护士为名,却是居住在一起的,人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