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见到的董其昌作品,以四五十岁以后的居多,前期作品相当少。早年存世作品,行楷书《关侯庙碑》是他约三十五六岁时所写,主要仿学李邕的碑书,又兼有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笔意,透露出他早年的书学面貌。五六十岁时的作品,如楷书《月赋》,行书《节临钟王帖》、《临颜真卿画赞碑》和则缶徐浩三藏和尚碑》,行书《岳阳楼记》等则渐变。《月赋》师法虞世南,书体修长,笔法秀劲,得虞书温雅之意;师法颜真卿、徐浩楷书的《画赞碑》和《三藏和尚碑》,则专务书法的朴拙涩劲,而绝少学虞书的自然潇洒的笔法。60岁以后,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进入了自由阶段,则缶柳公权兰亭诗》、《友石台记》、《三世诰命》、则缶争坐位帖》和巨制削缶阁帖‘十卷》等,都是他晚年的代表作。这时期的作品,一面以拙于笔法表现来反映书法的古拙,一面又以率易的、似不经意的笔法来表现书法的平淡天真。高土奇在跋董书《友石台记》时说:“如大树槎材春芽欲生”,形象地道出了董其昌晚年书法艺术的特点。
董其昌作品选:
《行草五律》
金笺纸本,扇面。题识: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山开灞水北,雨过杜陵西。归梦秋能作,卿书醉懒题。桥回忽不见,征马尚闻嘶。其昌。
铃印:董其昌(白文)、醉六十(朱文)。董氏书法承继钟工,并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此书作结体疏朗有致,动静互寓,虚实相生,字字珠玑。虽寥寥数字,却可谓精心之作,行间宽绰,有驷马并施之感,使人回昧无穷。
《唐摹王右军书》28×662厘米
纸本,卷。钤印:董其昌印、太史氏、玄赏斋。谢稚柳跋。鉴藏印:王饶生秘笈书画印,霍丘王氏观沧阁珍藏。董氏书法与其山水画~样,以古雅清淡为宗旨。
此作品完全体现了他的书风,月笔提按、起止、运行及形态上,干;争利落,与他自己所主张酌“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的观点相吻合,字字虽独立,而势态相呼应。
《行书册(局部)》 25.5×13厘米
纸本,册(8开),庚子年(1600)作。题识:“龙楼凤阁攀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红纱蜡烛愁夜短,绿窗鸭鸿催天明,一声两声人潮起,金井辘轳闻汲札三声四志促严妆,红靴玉带奉君王,万年露湿上下枝,间声转急南衙里,促仗三衙列九门,放钥千官入重城……” 钤印:董玄宰(白文)。藏印:海昌钱镜塘藏(朱文)。董氏书法承钟王体系,并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艺术风貌。此册字与字之间虽然间距较大,但结体疏朗有致,筋骨劲健,不失魏晋法度,又胜古人一筹。
行书《太玄赋》 24.5×13.5厘米
纸本,册(5开),壬子年(1612)作。钤印:知制诰曰讲官,董其昌印。鉴藏印:翁之廉印、笙巢密玩、吟芬馆珍藏、严栻之印。军司马陆应砀跋。
董其昌书法以高古、散逸、清隽的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找到了自己的地位。
董氏主张:“以动利取势,以虚和取韵”,在这篇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互相照应,相映成趣,确实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