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快熟的年代,催生出的快熟产品———快熟面,正以其日渐华丽的包装吸引着你的视线,而它的电视广告,也因为有了各类明星演绎着或搞笑、或夸张的剧情而吸引着你,让你恍然间以为这世上除了快熟面,就再也没有其他美食了。不过,如果只是这还不打紧,毕竟这是你自动送上门的,而最可气的是,每每你因看上了屏幕上那大块大块的红烧排骨、鲜嫩欲滴的青菜以及娇红美妙的辣椒丝而被勾起无限的食欲冲进超市买回那一袋袋外包装与屏幕上的图像并无二致的快熟面,心急火燎地打开来准备下锅解解馋时,却发现里面除了一包被真空处理过的干瘪瘪的菜蔬外,就是两小包黑乎乎或灰蒙蒙的调味包以及那一团快熟面了。如果此时肚子正饿,在无奈之余,也只好将就了;如果不饿,肯定没有了食欲将其弃之一边。不时对于此类现象,大多消费者也是不了了之了。
时下,许多广告时评不满的大多是那些带有“色”味的电视广告,对它们的批评都是一拨一拨的。而对于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做法也是非常有意见,常常不吝啬地大笔墨攻击之。但对于就在咱们身边的、这种更带有欺骗性的、属于包装宣传上的小广告,却都视而不见。于是乎,更多的商家就抓住这一空当,请来更多的广告设计人员,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包装与宣传上挖空心思,极力美化其产品。当消费者因其被蒙蔽而购买了该产品后,在看到实物与包装上并不一致时,除了大呼上当外,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现在,除了成品包装在极尽美化之能事外,在餐饮业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在泉州市区里,有许多快餐店也以各种色香俱全的广告招贴画吸引顾客,有的餐馆菜谱更是印上精美的菜式“图样”。当然,如果消费者要因此与商家较真,商家却会一脸无辜地告诉你:“广告招贴当然不可能跟实物完全一致且招贴上已注明了‘食品以实物为准,图片只供参考’”。记者就曾在市区一家餐饮店面的玻璃橱窗上看到在一招贴画的右下角果然有一行非常小的这样的文字,消费者不注意根本看不到。
今天又是“3·15”,消费者维权的日子,对于这种有误导性质的广告宣传现象,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厂家在做广告时,原则上是允许他们采取一些夸张的手法来宣传产品的,如果有注明“以实物为准”,消费者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目前更多的消费者习惯看图购买食物,一些餐馆和厂商确实存在着“误导”消费的情况。其实,带有“导购”性质的图样应更加真实、可信。因为目前许多方便食品是封闭包装的,消费者只能根据图示来选择。这时,就需要食品的外包装图样准确、科学。否则,物极必反。当消费者对该产品失去了信任,那么对厂家与商家来说也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