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爆发后,许多外国买家出于安全的考虑无法再到中国出差和进行商务访问,很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国企业要保住自己的订单,外国买家要购买到合适的商品都不得不另辟蹊径,上网交易成为眼下应对“非典”的一个重要出路。
国内知名B2B网站阿里巴巴的负责人就告诉记者,近一两个月以来,网站上的交易特别活跃。4月中旬,阿里巴巴中国站发布的会员企业买、卖、代理、合作等商业机会信息6890条,国际站达2354条,两个网站加起来超过9000条。而在2001~2002年度里,每天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的商业信息数量一般在3000条左右。而每天新发布的商业信息数量是检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该网站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4月20日以后,该网站每天发布的商业信息已经攀升到1.2万条,足足增长了4倍。
而且阿里巴巴还保持每天新增3500名左右的会员,涨幅几乎达到了在50%左右。老会员保证了网上交易的频率,而新增的会员则保持了商业交往的活力,并且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开拓出新的商业领域。
有业内人士表示,网上交易可能原本就具有实时、安全、多元等特性,只不过这次“非典”将网络的种种优势放大了。比如今年的广交会也是因为“非典”的关系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广交会开幕的第二天,在线广交会就如期推出,当日的访问量就达到了368万次,“在线广交会”的注册国外客商和国外供应商也分别猛增到5万和1万,客商增加量是原来的5倍。
阿里巴巴发言人告诉记者,其实在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该网站的交易就已经开始呈现繁荣的景象。据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当天,就已经有多家中东公司发布了急购无纺布卫生用品、防护服、金属探测器的信息,众多中国供应商因此受惠:有福建的一家电子公司每周都能收到来自中东的咨询信息,保持每周在10封左右,而中国另一家防盗门企业有望将今年中东地区的出口值调高到100万美元。
目前,中东地区有关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还在增加,数据显示,海外客商对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关注比以往更加密切和频繁,今年3月海外采购商对网上商业信息的反馈比去年10月增长了一倍,对涉及服装服饰、家电、电子电工、纺织皮革、机械设备等领域前30位热门中国产品的检索总和比去年增长了近4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由于战争和疾病造成了商务人员流动和商业往来受阻,只有不见面的电子商务能让商业行为流转起来,阿里巴巴也表示,再过一两个月,就会看到更多的网上成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