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研究团队发现,人类每年丢掉的塑料价值高达上千亿美元,而更合理的塑料经济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产生收益。
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图为广州市郊的塑料垃圾处理工坊。图片来源:baselactionnetwork
未来20年塑料需求量还要翻一番,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废物的处理方式,那就意味着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将比鱼还多。
为此,我们采访了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新塑料经济倡议的负责人罗伯·奥普索默。他认为,现在必须解决塑料污染的根源问题,并向循环再利用的方向发展,使塑料停留在经济系统内而不进入环境。
中外对话(以下简称“中”):关于塑料废弃物(其中40%不可循环)环境和健康风险的公共讨论日益活跃,但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到2030年可能翻一番。作为一个全球化社会,我们为什么变得如此依赖塑料呢?
罗伯·奥普索莫(以下简称“奥”):首先,必须承认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轻便、多用、廉价,可以保护我们的食物,让汽车更加轻便。它们集无敌的功能与低廉的成本于一身,已经成为现代生产无处不在的主要材料。
中:塑料对日常生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塑料制品尤其是包装的安全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负担。多数塑料都被填埋或进入海洋环境,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废弃物则给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伤害。这个关键问题如何处理呢?
奥:塑料包装占到整个塑料市场的26%,而糖纸、洗发水小包装袋和快餐盒等一次性包装根本无法被经济地回收。
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另外30%的塑料包装(按重量计算)的设计归宿就是填埋、焚烧或能量回收。
如果我们可以对包装设计和包装材料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将有50%的塑料包装能在回收过程产生收益。
在首个通用回收标志诞生四十年后,全球仍然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32%进入自然环境,常常留在海滩上以及河流和海洋里。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每年要损失800到1200亿美元。
中:如果这个漏损是供应链问题造成的,那么与塑料相关的业界将如何应对?
奥:世界上包括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其次是欧盟)在内的好几个国家已经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袋。欧盟还计划在2017年年底出台一项塑料战略,作为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新塑料经济倡议”七大核心伙伴之一的联合利华公司已经宣布,该公司将在2025年之前,通过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方式让其所有的塑料包装变得可再用、可回收或可降解。
中:像联合利华这样的产业巨头如何帮助建立塑料回收的闭环系统?
奥:业内人士必须合作,通过提升塑料回收、再利用和可控生物降解的经济性来扩展此类处理方式的普遍性,创建一个有效的用后塑料经济。这是“新塑料经济倡议”的基石,也是头等大事。
要想极大地减少漏入自然系统(尤其是海洋)中的塑料,并通过可再生原料、去物质化和减少循环损失将塑料与化石原料脱钩,塑料包装的设计、利用和回收过程中的创新至关重要。
中:你们是如何推动这个议程的?
奥:我们的倡议把包括40多个顶尖的企业、城市、慈善家、决策者、设计师、学术机构、学生和非政府组织聚集到一起。这项投入1000万美元、为期三年的倡议旨在推动以循环经济原则为基础,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我们的最新研究为业内人士勾勒出了一个塑料循环经济转型的行动计划。
中:除了商界,各国决策者应该做些什么来把塑料污染转化为一个经济机遇?
奥:超过20%的塑料包装可以有收益地再使用,比如用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通常可以让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减,中国在2008年颁布“禁塑令”后,一次性塑料袋使用量下降66%,相当于少用400亿个塑料袋。
举个例子,像家居清洁产品和洗手液等这些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东西,用的都是一次性包装瓶,里面除了水就是少量的“活性成分”。现在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向顾客出售的补充装清洁剂都是装在可溶解的小包装袋里,顾客买回家后装入可多次利用的瓶中与水混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