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塑料消费突破3000万吨,每年仅有1/4的废旧塑料被回收利用。降解技术的日新月异及成本的逐步降低,为行业带来诸多希望。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塑料业亟盼真正变“绿”。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塑料消费量已突破3000万吨,同时石油的供应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生态塑料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合理回收废弃塑料,同时大力推广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已成为塑料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
3/4废弃塑料白白丢掉
“废旧塑料只要回收利用得当,还可以大派用场。”深圳某塑料制品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回收的废旧塑料可以重新还原成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可以加工成各种新的塑料制品。
该总经理表示,他的公司共有10条生产线,正在运转的5条生产线每月能够生产2500多吨塑料颗粒。他指出,废旧塑料还原成颗粒后,只是改变了外观形状,并没有改变其化学特性,质量方面与原材料相比,再生颗粒依然具有良好的综合材料性能,可满足吹塑、拉丝、拉管、注塑、挤出型材等技术要求,能够大量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400万吨废旧塑料没有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只有25%,直接资源浪费高达280亿元。
“再生的塑料颗粒还可以使得相关企业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增加利润。”该总经理说,“如果一个中等规模的板材厂采购ABS再生塑料颗粒,仅原料成本一项,一年就可节省240万元。”
降解技术日新月异
除了回收塑料,对于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大力推广采取生物降解技术生产的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塑料污染。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早有先例。据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介绍,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食品包装、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方面应用约2000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日本的爱知世博会也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都灵冬奥会明确要求使用生物降解材料。事实上,应用降解塑料不只是为了一个奥运会,塑料消费已经成为日用消费的一支大军,应对塑料污染也必然成为一直要坚持的工作。然而,降解塑料的应用有了那么多“开路先锋”,我国应用降解塑料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不久前,有专家表示,生产降解塑料,虽然生物原料成本低,但加工转化成本高,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使生态塑料具备与石油基塑料竞争的经济性,才能形成完整的生物技术工程体系。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我国的科研单位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大幅降低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另据了解,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生物发酵和塑料加工企业参与降解塑料,即生态塑料的研发和生产,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推广之路不够畅通
原料成本降下来了,转化技术发展了,产业化步伐加快了,但如果不能通畅地予以推广应用,所有的努力都会变成“无用功”。近日,广东一家公司建议国家应该降低环保产品的进口关税、增值税和进口低价原料,发展高端市场,如航空、酒店等领域,立法限用非完全降解材料,以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
陈国强教授也表示,现在应当建议借助奥运契机,带动我国“十一五”重点产业——生物塑料分解产业的发展,减轻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世界银行环境与资源处的环境专家谢剑表示,应适时实行税收差异类优惠政策,扶持引导环境无害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降低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各种税种的税率;降低环保产业设备和仪器的进口关税;对于“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和清洁生产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一定的期限内免交全部或部分税收;对于结合自然保护管理而开展的多种经营的收益,也应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
很多企业对于谢剑的说法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所有技术的落脚点最后都会集中到政策上,很多高新技术,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根本不会发展到今天。降解塑料的发展,没有政策扶持,可能就不会激励广大企业投身其中。
信息来源: 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