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前,国人自办的印刷企业已遍布全国各地;技术上已达到"凡外国印刷之能事,国人今皆能自任之而有余,其技术之精者,直可与外来技师抗衡"的水平;贺圣鼐着《近代印刷术》,《装订源流和补遗》第384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版。新兴的印刷设备器材工业基础业已奠定,蓬勃发展之势正在形成;印刷科研、印刷教育、印刷专业书刊的出版,均因印刷学术团体的建立而呈现勃勃生机,成为中国近代印刷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的推动力,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综合上述反映中国近代印刷业发展状况的几个方面,具体展现了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近代印刷业已全面崛起并将高速发展的辉煌画卷。恰在此时,丧心命狂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地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置于民族危亡的水深火热之中,给崛起和蓬勃发展中的中国近代印刷业以毁灭性的破坏和摧残。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国的印刷业,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向哪里,哪里的印刷企业就被侵占、焚毁,或者逃离、停业。其二,部分印刷企业向大后方转移,使武汉、重庆、桂林等地的印刷业一度兴旺、发达。其三,一些本属于贫乡僻壤的边远地区,成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根据地,印刷事业也因之发展起来,虽然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但从全国角度讲,近代印刷的普及面却大为扩展。
根据上述三个特点,可以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近代印刷业划分为国民政府控制区、中共根据地和日寇侵占的沦陷区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时有交叉变换。譬如南京、上海、武汉,均曾先后沦陷。故在这三个地区的划分上,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本书原则上以沦陷时间的长短作大致的划分。譬如南京沦陷于1937年12月12日,上海沦陷于1937年11月12日,武汉于1938年10月25日失守。这三个印刷业比较集中、发达的城市,多处沦陷中,以划入沦陷区为宜。只是在记述中,对沦陷前的印刷业状况作相应介绍。其它地区亦遵循这一原则处理。妥当与否,容修订时再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