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和财政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今年开始,支持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国际贸易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说,将用5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完成2500项左右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每年完成350项左右。重点突出种植业、养殖业主导产品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安全卫生标准,农业生态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及其合理使用标准,农产品包装、贮运、标识标准等。通过努力,届时将初步建立起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达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依据,真正做到用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规范农产品市场、评价农产品质量、指导农产品消费、保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引导优新农产品开发研究,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服务。
农业行业标准是农业依法行政、技术推广、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技术依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刘坚说,目前我国农业产品质量水平偏低,不少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相对过剩,卖难、滞销问题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综合分析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业生产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有标准内容受以往计划经济影响,带有传统的统购统销痕迹,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农业质量意识淡薄,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过程中生产部门参与不够,缺少必要的政策、财力和物力支持;三是农业标准更新滞后,与市场需求脱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专用特性不够,安全、卫生、分级、包装标准不配套;四是科技含量不高,对国际标准缺乏研究和利用。
据了解,农业部从1999年开始制定农业标准创新体系,这项工作得到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决定从今年起设立财政专项支持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专项计划管理由农业部分年度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评估和执行,财政部负责经费安排和监督费用的使用。(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王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