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第一家“三来一补”印刷企业——深圳市印刷制品厂成立,并于1982年10月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嘉年印刷厂,与此同时,天明美术、粤海旭日、美光等一批外资印刷企业相继成立。在浙江苍南小镇龙港、钱库、金乡,民营印刷企业的身影开始出现……
“铅与火”、“光与电”、“0和1”,印刷技术的日益精进自不在话下。其实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印刷业前进的步伐都是坚实而稳健的。
印刷工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印刷工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近10年来,我国印刷工业年增长率在10%以上,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4月30日,全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02043家,复印打字业户85262家,从业人员348.67万人,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已超过46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2%。
印刷设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印刷设备总产量大约2万~3万吨,产品的技术水准和规格品种远不能满足印刷业发展需求。经过30年的磨练,我国印刷设备的制造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印前、印刷到印后设备形成了系列产品。2006年,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已经跨入世界前四名,产值150亿元,2007年产值达到175亿元。近几年印刷设备出口增长速度较快,进口有所减少,2006年进口16.47亿美元,出口5.31亿美元;2007年进口16.3亿美元,出口6.14亿美元。
印刷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面对印刷发展的巨大需求,印刷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为基础改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国家出版局,这是国内第一所以印刷教育为主的本科高等院校,在此之后,各个高校相继开办了印刷本科教育。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开设印刷专业的高校有5所,到2007年底发展到近20所,年招生人数也从近百人发展到逾千人,约占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0.025%,占印刷产业从业人数的0.04%,招生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另外,高职高专印刷类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不容忽视,1993年之前我国只有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开办专科层次的印刷教育,截至2008年6月,全国共有27所开设印刷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专科院校)。
书刊印刷
改革开放初期,书刊印刷企业的生产工艺仍然是落后的活字排版、生产量低的铅印和繁杂的手工装订,出书周期相当长。当时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书、报、刊印刷领域,一定程度上讲,书刊印刷的进步代表着整个印刷行业的进步。1980~1990年间,国家共投资10亿元对印刷和印刷设备器材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书刊印刷实现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目标,印刷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印刷能力达到3070万令。近年来,书刊印刷产值增长有所减缓,在整个印刷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2007年全国图书、期刊总印张为644.44亿印张,产值约为850亿元。
报纸印刷
从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中国报纸出版种类的最高峰是1958年的1776种,经过十年文革,1979年经批准公开发行的报纸种类只剩283种,1988年恢复到922种,但总印张只达到了233亿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