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产业报专电(记者李钧德訾红旗)造纸厂黑水横流,周围群众怨声载道,企业置若罔闻。对于废水治理上有重大突破的治污新技术,造纸企业却不感兴趣,以种种理由拒之门外。原因何在?河南省一些环保专家认为,各地环保执法力度不一、造纸企业等待观望是造成治污新技术推广难的主要原因。
日前,记者从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经过多年研究开发,这个所在生物工程治理草浆造纸黑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只需建几个水泥池子,放进他们培养的产酸菌和特效产甲烷菌种,就可以使污染严重、腐蚀性极强的碱法草浆造纸黑液和亚硫酸盐法草浆造纸黑液实现达标排放。
在此之前,治理造纸废液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关键问题是,一是一次性投资太高,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许多企业难以承受;二是运行费用太高,建得起也用不起。而河南省科学院的这项成果,一次性建设投资仅需三四百万元,相当于目前流行的碱回收工程的9%;运行成本也大大降低,在稳定工业化运行中,吨废水处理成本仅1元左右,占制浆成本的10%,大大低于物化法的成本,且操作简单,稳定可靠。
目前,全国还有近4000家万吨以下纸厂处于污染难以达标的状况。河南省科学院地理所这项成果的出现,无疑为生存艰难的碱法和亚硫酸盐法草浆造纸企业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河南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中,专家们指出,这一成果在国内外均无先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么一项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突破性技术,却并没有受到造纸企业应有的青睐。据地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份,这项成果通过鉴定后,经过大力宣传,也只有近百家造纸企业对此表示兴趣,真正来考察的只有十几家,占全国4000家治污不达标纸厂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大多数企业多数处于等待观望状态,有的干脆对治污技术不感兴趣。
有一次,郑州市郊一家造纸企业因超标排放被媒体曝光,地理所的技术推广人员闻讯上门,他们认为,国家规定,今年底所有造纸企业均必须实现达标排放,这家企业要想不被强行关闭,肯定要上马治污工程。没想到,企业还是没兴趣。厂长说,环保局想关就关吧,反正职工下岗没了饭吃,政府不能甩手不管。
经过了解,科学家们发现,这些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为了多收税,为了不让造纸厂工人下岗,地方政府不得不保护他们。好多企业已经与当地的环保局达成了某种默契:上面有人来检查,就应付一下;检查的人走了,该咋排放污水就咋排放。造纸厂的人一点也不担心被查处:“环保局长还能不听县长、市长的?”
环保执法力度不一也是企业不愿采用新技术的一个原因。河北省一家造纸企业负责人曾直言:“其他厂家的治污设备不运行,即使你的技术运转费用再低,也会增加成本”,“谁治谁吃亏”。
一项有重大突破的新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竟遭到如此冷遇。科学家们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由于受地方保护,有些国有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好的技术也难快速进入企业。如果这些企业的观念不改变,又如何应对入世之后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