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淀粉糖加丙酸发酵生产羟基丁酸与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中试的成功,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在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专家委员会在今天于中科院微生物所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向新闻界公布的。
据统计,2000年我国塑料制品的生产量约为1800万吨,其中不可降解的垃圾达360万吨左右。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白色污染”。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类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的热塑性聚酯,因为它可以完全被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憎水性,故可广泛用作生物医药材料和包装材料,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惜的是,由于工艺路线的选择问题,目前国际上仅有一家企业形成了年产PHBV1000吨量级的生产能力,而且生产成本很高,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以往国内的相关科研单位为科学研究从国外进口这种原料,价格竟高达2万美元/千克。
中科院微生物所继完成国家“九五”攻关任务“利用淀粉水解糖发酵生产聚羟基丁酸”中试后,又与杭州天安置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淀粉糖加丙酸发酵生产羟基丁酸与羟基戊酸共聚物”的中试。目前,天安置业公司已投入2000万元建立起了“中科院微生物所中试基地”,一条年产1000吨PHBV的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