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外企业分布
上海纸箱包装集中在浦东地区、嘉定区、松江区,形成三分天下。主要特点:外商独资、合资占优势。浦东外资企业代表:“亚洲”、联合“华励”;中资企业代表:“烟草”、“新庆”、“金海”、“盛兴”、“界龙”。嘉定区外资企业代表:“济丰”、“景峰”、“大鑫”、“嘉康”、“众鑫”;中资企业:“复建”、“马陆”、“国佳”。松江区外资企业代表“恒富”、“中钜”、“惠典”、“大华”、“海欣”。其它区较强的外资企业代表:“胜柏”、“福门”、“胜宝”、“大东”;中资企业代表:“申江”、“福光”、“裕安”、“横沔”、“汪洋”、“上海”。
二、 中外企业实力对比
装备:外资企业优势:投资规模大、引进国外设备、速度快、成本低、管理人才强、业务普遍吃不饱,个别出现亏损。中资企业:大部分国产设备、速度慢、投资小、成本低;管理:外资企业高级管理、工资高、有的高于中资企业人员10倍以上,有的外资企业总经理年100多万人民币。中资企业的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有实践经验和实干精神;素质: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具备大专文化,工龄短、实践经验少、对行业不太熟悉。中资企业管理人员普遍文化低,工龄长,经验丰富;资金:外资企业资金充足,贷款方便,对中国市场了解甚少,为急于占领市场,实施低价竞争,应收款严重,坏账不少。中资企业资金紧张,贷款很难。在资金使用上精打细算,应付款抓得紧。
三、纸箱和纸板的市场争夺
市场争夺在二大方面:一是上海同行之间的争夺;二是上海与江、浙两省周边地区之间的争夺。近五、六年上海先后关闭、破产、兼并转产的纸箱企业有152家,而新办厂更多。规模越来越大,外资企业有68家。上海市场纸箱销售预测40亿,而生产能力有80亿。供求矛盾突出。上海现有瓦楞板线87条,超过市场需求。而纸箱企业实际情况是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办法,谁也吃不掉只能是互相依存、互补优势。
上海与江、浙两省周边地区竞争,特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萧山是上海纸箱的强劲竞争对手。如公平竞争,上海处于优势。调整上海纸箱结构,大力推广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形成行业内合作生产新格局。1997年瓦线开机率只有42%。目前达到80%左右。90%以上小厂基本上甩掉单机单面机。小厂由三线厂购纸板及加强后道纸箱成型工序,不仅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减少了原纸消耗,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劳动力,便于管理、提高效益。上海“实荣”、“石化”、“众鑫”和“泰年”企业后加工销售达到2000万元(年)以上。
四、市场争夺的焦点。
产品质量在竞争中占首要地位。其次就是价格竞争,应该是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绝不能偷工减料,降低用纸等级、克重欺骗客户,否则会在竞争中被市场淘汰。如上海豪森公司服务要按时保质保量交货,售后定期走访客户,听取意见不断改进。
五、上海纸箱行业的发展
上海从50年代~70年代,基本上是手工作业发展单机生产,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外贸增长;一批比较好的纸箱厂从国外进口瓦线和后道设备,并作为外贸定点企业,任务饱满,没有营销人员,都是客户上门订货。90年代中期,纸箱行业大发展。企业越办越多。供需矛盾突出。浦东开发后,外资企业涌进,在56家中规模较大的有20多家,“亚洲”、“联合”企业投资3亿人民币,“华励”、“胜柏”、“恒富”、“惠典”、“景峰”等企业投资上亿人民币,一时上海市场成为外资企业天下。在此同时,中资企业也在大量发展,一批国营纸箱厂倒闭。
目前外资企业,在上海纸箱行业占优势,市场上占有率为50%。中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为30%,外省占10%。今后发展趋势,有利于有实力的外资中资企业,主要用户是名、特、优以及外商企业的名牌产品、高档包装。改制后的民营小企业以小客户小批量为主要对象,也有独特优势。难度最大的是规模不大不小的中资企业,在竞争中有被淘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