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原料中废玻璃所占的比例每增加10%,则可降低2.5%的熔融能量,同时减少3.5%的CO 2排出量。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性资短缺和温室效应的日趋严重,以节约资源、降低耗和减少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意识得到全球性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人们将这种既节能又减低污染的以废玻璃为主要原料的玻璃容器称为“生态玻璃瓶”。当然,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玻璃”,要求废玻璃的比例占90%以上。
要想以废玻璃为主要原料生产出高品质的玻璃容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剔除混杂在废玻璃中的异物(如废金属、废瓷片等),及消除玻璃中的气泡。
采取废玻璃粉末化和低温熔融技术来实现异物鉴别剔除的研究及低压脱泡工艺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回收的废玻璃无疑是颜色混杂的,为了熔融后能获得满意的颜色,可采取在熔融过程中添加金属氧化物的方法,如添加氧化钴可使玻璃呈浅绿色等。
生态玻璃的生产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日本在生态玻璃的生产方面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1992年因以100%的废玻璃为原料生产并实施“生态玻璃”而受到世界包装机构(WPO)的嘉奖。但是,目前“生态玻璃”所占的比例还较低,即使是日本也只占玻璃容器总量的5%而已。
玻璃容器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包装材料,三百余年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使用安全,易于回收利用,无论是对内容物还是玻璃均不会发生污染。
如本文开头所述,它又面临着如聚合包装材料等的严重挑战,因此如何加强玻璃制作新技术的开发,充分发挥玻璃容器的优势,是玻璃容器制作行业面临的新课题。希望以上介绍的有关技术动态,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