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2005年11月22日,全球著名食品公司瑞士雀巢食品集团在欧洲四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及意大利被召回一批婴儿牛奶。原因是几天前对雀巢集团在意大利销售的一批婴儿牛奶做抽样检查时发现,这批牛奶包装材料的UV印墨中含有一种名为异丙基噻吨酮(ITX)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已经渗入牛奶中。
2005年11月份,意大利当局没收了成千上万升雀巢的婴儿牛奶,并且法院指令雀巢公司召回其在意大利Nidina和Latte Mio两个品牌共计200万升牛奶,这使得ITX事件成为各家媒体的头版头条。瞬时间,矛头所指,质疑声一片。
而今, 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就ITX事件业已发表了声明。EFSA称,在食品中发现ITX的存在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按照报告的使用量级别,并不会威胁消费者的健康。至此,ITX风波告一段落。
但是,在这场风波中引发出来的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的企业应该明白,一个苛求健康、安全消费的规范市场即将到来。这对于每个行走在这片市场里的企业来说,只有安全,才能一路走好!
回首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和理解面都超越了食品本身的范畴,包装材料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内外有关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规定
在国外,世界各国和联盟组织均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作出了相关管理规定。
2005年欧盟在现行的《94/62/EC法规》中严格限定了包装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其中,规定最严格的是铅、镉、汞、六价铬四种重金属。它还对这四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方式做了详细解释。以一个矿泉水瓶为例,可将其分为瓶身、瓶盖和标签三个部分,对这三部分分别检测,铅、镉、汞、六价铬的含量,且都不能超过100ppm。
因食品包装中粘合剂和油墨可能含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醇等有害物质。美国以及欧盟都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用于食品或药品包装的粘合剂和油墨类型,只要是法规中没有提到的化学品,一律禁用。
近期,德国对中国出口食品使用的包装用纸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尽可能用胶水封箱,不能用PVC或其他塑料胶带,如果不得不用塑料胶带,也必须是不含有PE/PB的胶带。
前不久,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题为“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包装中的注意要点——化学关注”的文件。文件评价了再生塑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多种应用,并且强调在应用这类产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包装的注意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
而国内,在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上,亦不平静。
2005年5月26日,《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正式出台,其中明确规定塑料制品不允许使用发泡聚苯乙烯、聚氨酯等产品;
2005年9月6日,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卫生安全座谈会召开,食品包装的质量卫生问题被提上了重要层面;
2005年5月10日,关于安全环保认证实施规则的重新修订通知在中标认证中心的网站上挂了出来。其中《食品包装/容器类产品———塑料制品实施规则》排在第一位。它的最终修订稿将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该类产品的国家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出台。
法规的背后是时代的潮流,潮流的涌动是安全意识的汇聚。我们的市场需要安全健康的产品,如果没有意识到或是没有把安全工作做到位,那么你最终将会失去这个市场。
国内食品企业的安全解决方案
南京奶业集团生产部的负责人表示:“安全是食品质量的第一要素。在提高液态奶包装的安全性上,我们严把供应商关和检测关。在与供应商的每一次合作过程中都要求供应商提供友弟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检测和卫生防疫机构出具产品全性能检验报告。而且使用的空牛奶瓶要经过4道消毒程序,才进行灌装。”
太子奶集团采购部的刘先生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说:“没有安全的产品就没有安全的市场。为了包装材料安全能够到位,我们严把四大检测关:首先包装检测部门要进行检测,然后是应用检测,完了后便是品控部门的实验检测,最后出厂后还要经过出厂检测。”
还有一家国内大型乳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应该几手抓,每手都要硬。我们所有的食品包装材料都必须检测包装袋溶剂残留量;要求供应商在产品刚刚下线时,密封保存在具备密封性的包装袋内送检。”
实现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然而,打造安全的包装材料市场并不是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食品塑料材料包装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市场上很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难以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要求。
当然,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我们国家对行业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对从事食品塑料包装的企业并没有纳入食品的行业卫生管理范畴,致使这些企业在生产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时,在卫生安全方面没有一些明确的规定和控制;行业中也没有建立权威性的监控体系以及卫生安全项目检测体系,从而漠视了一些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像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以及油墨连结料中的氧化物、颜料、燃料中的致癌物。此外,还有许多标准检测方法和生产脱节,不能细化缺乏针对性。例如,目前我国的食品包装塑料材料中要求溶剂残留物小于10mg/m2,但没有明确是何种溶剂。
但是,相关配套标准的缺失并不能成为我们企业放松包装材料安全要求的理由。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面对激烈的竞争方面,如果把片面追求“效益”、成本、放弃安全卫生的要求,放弃了社会责任感,则是一种在刀尖上舞蹈的危险游戏。伴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行业管理法规的出台,以及产品监测体系的建立,这种游戏无疑会是最后一次的表演,无论精彩与否。
来源:《包装材料与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