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后,随着各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的取消,中药产品将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从全球对中草药的需求情况来看,我国的中药企业发展前景很乐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重新限定了草药管理范围,并制定了《植物药研究指南》,对中草药(植物药)作为新药申请FDA标准提出了特殊的管理办法,不再要求中草药产品必须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合物。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药温和、调理的特性正迎合了人们注重自我保健、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潮流,致使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中草药的消费热潮。但是,就在中药市场前景光明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发现--中药,作为我国的国药却面临着包装问题的困扰。
包装成为中药出口的瓶颈问题之一
据统计,去年全球中草药国际市场2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我国中草药出口仅占其中的3%左右,而且其中出口中药材的比例就占全部出口的70%以上。我国生产的中药材现在不仅出口到东南亚、日、韩等传统地区,而且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也直接进口中国的药材,然后再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把高额利润留给了自己。针对这一情况,如何提高我国中药的深加工技术,改善我国中药的包装状况,扩大中药制品的出口比重成为我国中药企业的当务之急。其中,我国中药包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包装标准不规范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我国中药工业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中药生产没有实现现代化生产。由于中成药或制剂成分的复杂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定性。缺少定量指标,缺乏明确的有效成份含量标准和规范的检测方法,导致中药包装标识不规范,不符合国际市场药品包装标准,包装计量单位大小不一,有些包装早已被国际上所禁止,有些包装计量单位上仍用“钱”而非国际上通用的“克”,同时包装材料更是五花八门。要想使我国的中成药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就必须要使我国的中药企业尽快达到GMP要求,努力使包装尽快和国际标准接轨,促使更多的中草药产品品种拿到出口的“通行证”。
第二,包装材料不合理影响药品品质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药品质量公报显示,中成药的不合格率较高,其项目集中重量差异、水分、性状、微生物限度等方面。药品质量公报中分析了中成药不合格率高的原因,认为这和药品的包装不合理有关。如中药胶囊的包装,为了降低成本仅用PVC包装,最好的也就是用PVDC,实际上这种包装是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如果外面不加一层如铝膜等包装材料,将很难保证水分在有效期内保持合格。而水分不合格会导致装量差异、性状等项目不合格。致使包装不合理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国内中草药行业限于包装成本因素,不能能选择更好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工艺。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增加,导致中成药原材料的价格的逐年上扬,再加上日本、韩国等外业在成药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使国内中成药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各中成药企业开始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包括产品的包装环节。像记者在药店中看到,很多国内知名的中成药品牌,其彩盒外包装材料还在使用灰底白板纸,这与一些采用优质白卡纸材料且印刷精良的“洋”中药比起来,在视觉效果和档次上便相差甚远。据悉,各中成药企业产品在出口时,在包装上与国内销售的产品相同,除非外商有特殊要求,这就使我国中成药产品在出口时处于被动地位,既没有发挥包装对药口质量的保护作用,又没加强包装对药品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其出口额。
第三,包装设备技术不完善
针对中药产品形状、物理特点,需要特殊包装机械。比如在大蜜丸产品包装方面,还没有理想的全自动包装设备,这一点也需要包装设备企业重视。
第四,缺乏突出中药特色的包装设计
中成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消费者在购买中成药时,很大程度上是在选购某一个品牌。当品牌树立起来后,企业应加强品牌与产品包装的配套识别宣传,增强客户对品牌产品的认知效果。这样就存在一个如何既发挥中成药的文化特色,又遵从国际医药包装在文字、图案规范性方面的需求的问题。像突出中药材特色的草药的图案,介绍品牌历史的描述性文字以及最能表现中药传统文化的书法来装饰药品名称。这些与西药相比最具有特色的设计装饰的手法与目前药品包装设计的相关法令、法规并不相符,所以如何找了一个中药包装设计思路和方向,对于树立我国中药的纯正品牌、传统形象,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