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进口出口 » 正文

不断强化质量管理 提升包装企业“入世”后的竞争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3-07-30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85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是市场准入的明确航标,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不管市场环境如何改变,产品质量始终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包装是现代整体产品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商品消费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产品包装的质量优劣成为评价产品质量特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衡量指标。高质量的产品没有高质量的包装,产品质量就不完整,产品就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为工农业产品提供配套包装的包装企业如何提高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产品包装服务(包装作业)的质量,就成为提升包装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中国已经加入WTO,随着市场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国内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商品也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对大量国外优秀包装企业竞争对手,“入世”后的中国包装企业必然面临着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向市场提供优质的包装产品和产品包装服务,才能更好地应对“入世”后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才能使我国的包装企业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包装企业一是必须抓好质量体系认证,更好地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二是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进行质量体系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包装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抓好质量体系认证,获取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加入WTO以来,我国产品出口的障碍主要在于他国的贸易壁垒。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其中非关税壁垒又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进口方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予以限制,如进口配额制;二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进口方)制定的严格的、甚至苛刻的、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如技术标准、安全卫生标准)来限制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三是技术壁垒,即非关税壁垒中与标准化、质量认证等有关的一种贸易壁垒。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技术壁垒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采用越来越多的一种限制进口贸易的手段。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的最大障碍就在于此。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虽然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国际经营环境、商业法规、国际惯例的了解不如国外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因此,产品在技术问题上与国际技术标准条款有很大差距,并且不了解与自己生产同类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特别是我国包装企业,无论在产品品种,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世界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组织各国质量管理专家,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协调,研究并总结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理论及经验,于1986年6月正式发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了ISO9000-9004系列标准(称其87版)。ISO9000标准经过世界各国八年的推行,从系列标准发展成ISO9000族标准。1994年7月,国际化标准组织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族标准的修改版(94版)。1997年底,ISO/TC176提出对标准的第二次修订。经过三年修订改制,ISO9000族标准2000版在结构上发生了重大调整,数量也进行了兼并,标准的要求/指南对任何组织更通用、更方便、更灵活。ISO9000族标准是目前国际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最先进的标准,适应各类组织加强质量管理和对外竞争的需要。因此,这套标准是我国企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又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既是各类组织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标准的延伸与补充。因此,我国包装企业必须通过认真研究、学习,理解其标准的深刻内涵精髓,领会我国现今市场经济所提出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要求,具体结合包装行业的实际,搞好贯标(质量体系认证标准贯彻执行)认证,才能使我国的包装产品质量和产品包装服务质量更好地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从而获取进入国际市场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
  二、加强质量控制,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质量体系认证只是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作为评价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和满足对产品质量需求的质量体系要素的管理标准,企业能否向市场提供适合顾客需求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和企业是否具有这种质量保证能力,还需要依靠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的有效贯彻执行,即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由于ISO9000标准要求企业进行持久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而且由于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后,企业名岗位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按标工作的习惯,从而使其执行质量文件的自觉性较差,往往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不能按标生产,使产品达不到质量标准或使工作不能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因此,企业领导必须认真抓好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并在资源、组织等各方面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质量体系认证是一项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投入的系统工程,而且其延续的时间较长,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会造成整体质量工作的混乱。因此,如何有效地贯彻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加强质量控制,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比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更具重要性。
  为了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时机、对象的不同,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实施质量控制:一是预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控制,其内容包括检查资源(如生产设备、原材料)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的正常地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前就检查企业各方面资源的质量情况,并作相关记录存档,确定已筹措到的这些资源质量是否合格,经过加工转换后取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需要,这是预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符合,则企业活动就按原定程序继续进行;否则,必须对相应问题及时处理。二是现场控制,也称过程控制。是指质量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过程开始后,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和事在质量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果只制定质量手册、发布质量程序文件、配备必要的人员,却不去检查实际工作情况,则难以保证质量方针的贯彻和目标的有效实施。通过现场检验,可以使质量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与质量要求相偏离的现象,使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发生更严重的质量问题。三是成果控制,也称事后控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质量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通过质量分析,研究质量控制系统收集的统计数据,如平时反馈的质量信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提供的相应报告,可以了解产品质量水平和各部门质量工作情况,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
  三、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进行质量体系改进
  坚持不懈地进行质量体系改进是ISO9000标准的要求和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说明企业的质量体系基本符合选定的质量保证模式的要求。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击取证,大量的体系文件也是突击完成,造成文件编写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不深、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规定不尽合理的现象。因此,通过认证后的质量体系仍不完善。另一方面,ISO9000标准是基本要求,符合标准的质量体系并不能保证完全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的要求是各种各样,而且是不断变化的。从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的角度来讲,质量体系也永远是不完善的。因此,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期望和要求,就必须对质量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
  持续改进是ISO9000标准的要求,质量改进是ISO9000标准的基本思想。在ISO9000标准中,不但有专门的质量改进指南标准,在其它标准中,也多处提出了质量改进的指南和要求。
  认证不是最终目的,以认证为基础,强化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求企业的更大发展,才是认让的最终目的。质量体系是实现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的保证,而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要体现顾客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只有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得以发展。因为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也要适时改进,以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需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不断进行质量体系改进,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一是对质量评价过程进行分析和展开。评价质量体系时,必须对每一被评价的过程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如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程序是否被恰当地形成文件?过程是否被充分地展开并按照文件要求贯彻执行?在提供预期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等等。这些问题在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时也应加以考虑。另外,有些企业质量体系存在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认证过程中,只强调了覆盖标准,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对到底有多少生产和管理过程没有明确的确定、展开不彻底,或是把所有的评价过程等同对待,没有紧扣主要过程,导致体系文件与实际不符,难于实施和操作。所以,尽管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但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管理和生产过程,将大过程层层展开到小过程,进一步确定过程输入和输出的内容,确定所需的资源和活动。在分析的基础上,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过程分析,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且便于操作的程序文件,以改进原有的质量体系。二是严格质量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和不断改进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的是,管理评审不同于内审,也不同于各种会议,而是要广泛地收集所需的信息资料,分析顾客的需求,认真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同时通过分析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评价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对方针目标的适宜性。此外,还要通过分析产品的质量状况,以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通过评审确定改进需求,制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