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反倾销法律程序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倾销限制进口的作用。
首先是案件审理的周期长。美国厂商提出投诉后20天内由商务部确
定是否立案调查,投诉后45天内由国际贸易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就该项商品是否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造成威胁作出初步裁决。投诉后160天内由商务部确定“公平价格,并依据低于“公平价格的幅度向进口商征收相应的保证金(原告或商务部可提出延长50天)。商务部初裁后75天举行听证会,进行终裁(被告可要求延长60天)。商务部终裁后,案件又回到国际贸易委员会,由后者在45天内举行听证会,就产业损害问题进行终裁。终裁7天后在《联邦纪事报》上公布结果并开征反倾销税。可见,自投诉到国际贸易委员终裁,案件审理时间可长达287天,若原告和被告分别要求延长,则可长达397天。如此漫长的审理程序不仅使应诉企业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而且使之面临巨大的时间成本。
其次是占压资金。自商务部初裁之日起,海关根据初裁时确定的低
于“公平价格的幅度向进口商征收保证金。反倾销税以商务部终裁的低于“公平价格的幅度为准,进口商所交保证金多退少补。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是在9个月之后,而进口商在起诉方投诉后160天内就必须交纳保证金,即使被告最后获得胜诉,这中间的时间差也会使进口商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
第三是反倾销税具有回溯性。进口商须交纳的反倾销税可能高于保
证金数额,因为只要起诉方请求,商务部就会对案件进行年度复审,以确定实际应缴的税额。
第四是程序复杂,案件的最终结果难以预料。整个审理过程可能需
要3次听证会、4次裁决,虽然除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外,其余3次裁决中只要有一次裁决否定倾销或损害,被告就能胜诉,但审理程序复杂,牵涉因素很多,结果很难预料。
上面几项因素综合起来,还会对被起诉国家及其他国家潜在的出口
商构成巨大心理压力,使他们对美国市场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