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未来商店所有的神秘和新奇都来自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这种在5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的技术如今又焕发出新的光彩。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因此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未来商店的确给我们勾画了一幅非常美妙的蓝图,对中国零售业,特别是对快速消费品的物流运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实验室的场景并不能代表现实环境。张革军认为,至少在10年内,未来商店都不可能变成现实。
记者:在维深电子推出的未来商店的模型里,rfid给零售业物流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革军:在未来商店里,rfid使货物的管理处于动态的、及时的和准确的状态。从供应商的物流中心,到店铺货架商品的管理,从补货系统到消费者账单支付,rfid都是其中最核心的技术。
rfid未来商店仓库系统的目标是在配送中心、卖场和仓库体系中建立一条基于rfid技术的快速通道,实现库房高效管理,卖场智能货架,购物智能导航,结算自动收银和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系统以rfid中间件系统为支撑平台,由收货、拣货、配装、盘点、发货、补货、定位、购物导航、智能货架等十余个流程包组成,各流程包可以灵活组合,构建成配送中心、卖场和仓库三大功能包。各功能包既可独立运行也可以平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零售供应链管理系统。
对于制造商来说,他可以知道某个托盘上装的是什么产品,产品的订单内容与发运通知单是否匹配。对于分销商和零售商来说,他们可以实时地了解某个批次的货物存放在什么具体位置、目前的存货情况,而无须进行物理盘点。由于产品上的rfid标签是唯一的,因而他还可以知道产品在货架上摆放的时间,从而可以知道食品类货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而对顾客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节省他们的结账时间,摆脱排长队的苦恼,方便地去寻找想要购买的物品;他们还能确切地了解到商品的产地、运行过程、库存等信息。
记者:未来商店的确使我们看到了rfid应用的美好前景。那么,您认为,维深电子的“未来商店rfid系统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的路途有多长?
张革军:我认为,至少在10年内,rfid系统解决方案还不会在中国零售业具体实践。因为,中国零售业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降低成本的途径很多。有一个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其销售成本的8%,而中国物流成本占其销售成本的30%左右。这也就是说,中国的零售业物流成本还有20%左右的空间可压缩。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完全没有必要增加rfid这种技术成本来降低其他成本。
rfid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其他领域,rfid都有成形的投资收益模型,企业投资100万元上rfid项目,收益是多少,心里很清楚。但在零售领域,它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还不清楚,也没有可借鉴的模型。难道仅仅是为了把条码一个一个地识读变成一次多个识读,把一个一个的动作变成一次性的动作?如果是这样,在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的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花精力、花巨资上rfid项目。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之所以积极地推行rfid技术,是因为沃尔玛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就已经非常高了。沃尔玛的成本优势就在于它的信息化水平高,所以它才敢喊天天平价。沃尔玛如果要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只能在信息化上再有所突破,而rfid技术正是这个突破点。通过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给自己一个再一次领先的机会。
反过来看,一些大的制造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卡夫、吉列等响应很积极,是因为他们面对其全球贸易庞大的物流体系时,也很头痛,不知怎样控制物流成本,怎样规范物流过程来降低成本。当rfid技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面对rfid则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因为它们本身的物流系统就不复杂,信息化程度也很低,投资rfid并不能给他的供应链系统带来真正的收益,反而会增加成本。沃尔玛要求他的供应商加贴射频标签,这个要求的提出,对于中小供应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小企业怎样改变被动的局面,发挥一些主动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记者:您刚才是从需方来分析的,从供方来看,把rfid应用到零售领域,有没有技术障碍?
张革军:根据国际一些著名咨询公司的观点,我们可以把rfid应用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另一个在是非物流领域的应用。领域不同,对技术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在非物流领域,比如门禁、防伪、井下人员跟踪等,rfid要求一次只读一个标签,技术上难度不大,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从应用模型上来看,用户的投资回报率有很强的借鉴性,用户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益。但是rfid在物流领域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其原因在于,rfid在物流领域没有一个公开的限制条件。事实上,任何技术都是有限制条件的,条码读取是这样,rfid也同样如此。在物流领域,要求rfid一对多地读取,一对多的这个“多”是多少?10个?100个?200个?1000个?“多”是有极限的。rfid要求快速通过,多快才算快?快也是有极限的。rfid要求远距离扫描,多远才算远?这个距离应该是多少?电子标签和识读器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限制条件是什么?由谁来提出?沃尔玛积极推动rfid也是在尝试设定最小的限制条件,保证最大化的应用。
记者:您澄清了一个误解,在很多人心目中rfid似乎无所不能,其实它也是有局限性的,是吗?
张革军:对,rfid的应用是有局限性的。首先rfid对有些介质很敏感,比如水、金属都会影响rfid的识读,它也无法穿过人体识读。第二个是方向性强,必须保证标签与天线一定的位置关系,不能任意360°旋转。第三在传输速度上也有要求,当购物车里装满商品通过结账口时,要停留一小会儿,给rfid一个识读的时间。同时标签尺寸也有限制。rfid是否可以做到100%读取,需要看在什么样的约束条件下。
记者:rfid在零售业的应用既然有那么多的未知数,维深电子为什么还要如此积极地做未来商店?
张革军: rfid的应用在物流领域的技术实施要比非物流领域复杂,并且在物流领域,用户思路需要不断启发,投入力量大,收到的效益未必会好。尽管维深电子在非物流领域已经有或者正在进行很多rfid项目,但我们仍然把自己定位于物流领域的rfid解决方案供应商,物流领域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要在物流领域推动rfid,让更多的人了解rfid,知道rfid能干什么,必须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找到一个能打动别人的关键因素。选择未来商店是因为它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老百姓。一项技术只有当它能够渗入到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里去,它才会有更大的市场价值。
记者:目前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张革军: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局限在封闭的环境中,并且电子标签一般都加贴在托盘和包装箱上,单品上用得极少。但在企业内部或一个闭环系统内,采用rfid系统跟踪物品是一件很普遍的事。特别是在高温、严寒、潮湿、光亮等环境恶劣、无法用条码识读的地方,都是rfid大有作为的地方。事实上,这种应用环境在企业内部是随处可见的。因为它有很明显的投资收益模型,所以用户也很有积极性。
但是,rfid在开环环境的应用,即从制造业到物流业再到零售终端,整个链条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在全球都还没有先例。这既需要零售巨头的推动,也需要制造业领军企业的示范效应,当然也要依赖epc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只有当中小企业都能看到投资收益,从被动行为变成主动愿望,rfid在开环的应用才能变成现实。估计rfid在开环的应用大概会在2007~2008年。
记者:rfid实际上是一项翻新的老技术,为什么会在最近一两年突然火热起来?
张革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现在很多企业比如ibm热衷于rfid其实并不是看到了rfid本身的市场,而是看到了epc和物联网的市场。rfid为物联网提供了一个基础的产业平台,使物联网的实现成为可能。当所有商品都能在物联网上可被识别和跟踪的时候,sun、ibm、intel公司的产品和技术都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说,他们都是期望从物联网角度获利,而非rfid。维深电子作为rfid供应商,就算物联网实现不了,我们还会做rfid。物联网的实现只是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
记者:维深电子在rfid领域还将有哪些举措?
张革军:维深电子作为维深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之一,在rfid产业方面有着一系列的战略构想。作为国内领先的rfid解决方案供应商,维深电子尽管在物流和非物流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外企业的纷纷进入,即将面临的竞争态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如何在竞争中持续保持已经取得的优势,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维深集团将利用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基础、专业化技术为保证,整合资源向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利用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来保证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rfid与epc的产业链分为:芯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