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育蛟龙 人生显丰采
交谈中得知,陈厂长16岁参加工作,如今已经工作了36年,三十多年来,陈厂长没有离开过印刷业,没有离开过四二一零工厂。工厂培育了他,他把工厂带上了健康发展的大潮之中。他曾做过制图修版工、当过统计员、业务员、调度员;88年调到生产科任副科长、科长;89年担任生产副厂长;90年担任厂长。当时他是海军企业中最年轻的厂长。
陈建中的人生命运已经和四二一零工厂紧紧融合在一起,他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工厂如何发展壮大和职工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上。他就是一名没有穿军装的军人,工厂的每一次改革和发展就像一场场战役,敢打必胜是陈厂长的工作作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零工厂始建于1950年,又称廊坊市海图印刷厂,隶属于中国人民海军司令部。如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1991年落实国务院三线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经廊坊市政府招商引资立项建设,于1995年5月由山西侯马整体搬迁至河北廊坊,从大山中走来,从计划经济一下子被抛向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过十一年的摸爬滚打、探索实践,渐渐顺应了市场规律,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工厂现有固定资产7600万元,员工450名,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600万元,上缴利税230万元。
正所谓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变革的疼痛,同时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国有体制纷纷转制、破产的背景下,陈建中带领他的团队突破一个又一个困难,成为全军系统内国企改革鲜有的成功范例。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经理人也在风雨中慢慢成长。
弃深山 觅宝地 背着客户闯市场
在计划经济为主的时候,企业只生产军品,不存在市场问题。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工厂渐渐感受到信息闭塞、交通滞后带来的不便,1986年由于受部分职工回迁塘沽和部队精编的影响,生产生活遇到冲击,靠着政策倾斜和部队领导的关照,坚持了几年;直至90年代初,国务院、中央军委落实三线战略转移的文件,考虑到工厂对国防建设的作用,不符合整体搬迁的条件,只得另辟蹊径,在北京等地开窗口、设办事处、想尽各种办法,揽着活后从北京把纸运送到侯马,印制成品后再送回北京,通常是一圈下来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后来经过航保部、海军出版社的批准,选择河北廊坊立项上马建设新厂。
陈厂长说选择廊坊时还有二个考虑,一是职工子女,当时有句土话说“印刷工、印刷工,献了青春献子孙”。为了孩子们将来有更好的成长,当然也是为企业的发展。二是为离退休职工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颐养天年。刚迁入廊坊市场时,很难想到印刷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工厂一缺资金,二没市场,人心浮动……重重压力像石头一样压在厂长陈建中心头。工厂的出路在哪里?厂长陈建中与干部职工陷入了沉思。一致认为要为客户奉献良好的服务,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那时工厂门前是土路,每逢刮风下雨道路泥泞难行,一次北京客户来厂印活,被大雨挡在广阳道上,结果是被职工背进厂区,北京的朋友被感动了,当场说:“将来不论活大活小,我都来咱厂做”。还有一次,送纸的汽车轴承断在雨路里,全厂男工不分年龄大小、不管职务高低,一人扛、二人抬,那可是五六令纸一包的啊,愣把一车纸扛进库房。就是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这样一群可亲、可爱、可敬的职工。靠着“你给我信任,我送你满意”的经营理念,凭着大家对共同目标的执着追求,企业平稳建康快速的成长起来。
多元化 集约化 顺应市场求发展
工厂搬迁正值廊坊地区印刷业发展时期,技术人员非常短缺,企业的工资水平与本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一些技术人员甚至专业管理人员在业余时间谋取第二职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陈建中和他的管理层反复讨论,想寻求一条符合工厂实际的改革之路。当时,地方供电局三产印刷厂因为经营不善,缺乏专业技术力量,主动要求与工厂合作,这正是建立管理改革试点的机会,对此工厂提出了“全面合作、独立经营、上缴租赁费”的合作办法,对方欣然接受。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收效显著,使工厂增强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1998年,工厂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将具备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条件的生产单位和相当职能部门,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分元经营、分元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通过内部资产的分割,明确资产关系形成二级法人实体。
由于廊坊地区印刷业发展迅猛,民营和私营企业竞争不断增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能集中各种资源优势,很难应对市场对我们的挑战,于是工厂整合现有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实现了生产计划的统一协调,人员的统一调配,建立高效快速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方位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和考核办法,主要体现在:一改、二包、三统、四考核。一改是指改革工资制度,业务人员实行按承接业务量及回款数量计提工资和各项营销费用,生产一线主要岗位实行联产计件工资,管理层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全厂各岗位均推行了岗位工资制度。二包是指业务部门包销售指标,生产部门包年度产量指标。三统是指工厂资金统一使用,质量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四考核是指工期、质量、成本、顾客满意度实行月月考核,并与工资收入挂钩。
事实证明,厂长陈建中和厂领导班子的大胆改革又一次成功了。资源的整合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重管理 评绩效 诚信经营创新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量的急剧增加,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更加系统、更加扎实的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2003年工厂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一种理性、主动、全方位的控制过程通过文件化的形式引入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大力倡导质量意识,对职工逐个实行质量管理培训及测评,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管理素质和水平,产品经营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提升。工厂又将5s管理系统引进生产中,用5s管理带动企业的整体氛围,调动了职工的参与感及成熟感,将企业崭新的精神面貌,呈现在广大职工和顾客面前。信息化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实时、动态地反映企业各个工序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生产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以业务流程为主的权力体制,继续加强“以绩效管理和绩效考评”为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完善了企业的用人制度。
陈建中认为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从理念、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技术、管理、机制的进步,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打造优秀的创新团队,推进新技术工艺的研发。市场经营瞬息万变,市场竞争也蕴藏着无限商机,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创造奇迹,只要能在发展中找到差异,诚信经营,总会得到市场的眷顾。
树人本 筑基石 企业文化赢天下
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认为,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真正上帝是广大员工,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塑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发挥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成败。陈厂长说企业要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有一个坚实的管理层。所以,工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树立人本主义的观念,把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强化和巩固“人心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职工们自发组织摄影兴趣小组、红白理事会等多个团体,并先后有7人加入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每年工厂会安排一段时间,让摄影爱好者出去采风、体验生活。定期举办各种技术比武、消夏晚会、蓝球比赛、拨河比赛等文体活动,作为一个具有远见的经理人,陈建中意识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企业每年都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来厂授课、讲学,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培训,陈厂长认为人都是会将心比心的,培训为职工提升了工作能力,同样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还为职工兴建宿舍楼等福利措施,来改善职工生活。工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宗旨,切实关心职工,为职工排优解难,并不断把企业价值观灌输给全体职工,让职工自觉自愿地融入到学习和宣传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内在原动力。
为了给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厂长陈建中和厂领导班子决定给退休工人每人多发400元退休金,让老同志高高兴兴退下去,年轻人轻轻松松干起来。企业为职工创造条件,职工为企业赢得荣誉。工厂先后获得过市园林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省先进包装企业、全军书刊印刷产品铜奖等称号或奖励,是廊坊市印刷企业的排头兵之一。当然,工厂的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培育和建设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有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完善,不断踏上新的征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零工厂这十一年的变化,是廊坊印刷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以陈建中为代表的工厂领导班子,带领全厂职工辛勤努力,大胆开拓、群策群力的结果。相信伴随着环渤海经济带的崛起,四二一零工厂一定会拥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